12/28/2010

敲梦痴言:多情自古伤离别




这是笔者2010年12月7日发表在南洋商报商余版的一篇文章


敲梦痴言:多情自古伤离别

徐持庆

世上凄苦无奈的事很多,离别就是其中最令入消魂凄楚的事。江淹〈别赋〉云:“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 空间阻隔,彼此相分,人们为离别写下了一串串带泪的故事。无穷无尽是离愁,何时何日重相见?欲问后期何日是,却道归期未有期。

相聚已然不易,相别更是艰难。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不就曾这么感叹过么。此去何时再见?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念此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可能一别就成永诀!关山难越,何曾再会相思之人;墓木易拱,早成异地重泉之骨。唯有抚琴饮酒,浇尽胸中的块垒;挥泪悲歌,唱走眉端的悲切!

不尽的相思

终于我送走了妳,送别了妳这位知己红颜,妳为我留下了不尽的相思。沧海遗珠终有恨,嫦娥失去两无期。诗僧苏曼殊说:“珍重嫦娥白玉姿,人天携手两无期。遗珠有恨终归海,睹物思人更可悲。” 今夜我空对梅影于书斋,梦中人远;徒写别恨于〈商余〉,胸中愁泻。 一自美人和泪去,河山终古是天涯。睹物思人,书空垂泪。

长亭未到已肠廻,执手相看蜡炬灰。犹记得别离之夜,还未到分手时刻,我俩就已回肠百结,热泪双行,互相凝视,各自含悲,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祇觉得那燃烧的蜡炬也似乎为我们在流泪。

我在河桥之畔为妳饯别,妳这一去,以後不知还有谁再陪我在小楼上吟诗赏月?我苦苦恳求妳留下,然而妳终于因客观环境别我而去。我为妳低吟一曲,仍然没法把妳留下。桃潭千尺留还别,阳关三叠唤岂回?

今夜雨声敲梦,萤影熠篱;淅沥三更,洒帘如泪。多情自古伤离别,此后应是良辰空备,美景虚设,千种风情,更与谁说?只盼万里离人能入梦,梦里依稀认眼波。愿你珍重嫦娥白玉姿,留取他朝再会期。


12/21/2010

敲梦痴言:迷梦敲醒


这是笔者2010年12月3日发表在南洋商报商余版的一篇文章


敲梦痴言:迷梦敲醒

2010/12/03 3:20:35 PM
●徐持庆

50余年前,我写过一首律诗,诗题颇长:〈余素醉心诗道及庄周哲学,惜天分愚鲁,两俱无成,赋此遣兴〉。这诗的第三、四句:“敲诗贾岛迷门外,梦蝶庄周悟簟中”,敝帚自珍,我很喜欢这一联。此联冠首两字合成“敲梦”一词,觉得“敲梦”两字深具浪漫与现实双重意义。“敲梦”一词除字面浪漫而雅致外,亦可警剔自己,勿生存于梦幻之中,倘如此,宜将迷梦敲醒,面对现实,于是就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敲梦轩》。

对诗道迷惘

我以“敲诗贾岛迷门外,梦蝶庄周悟簟中”两句来表述“诗道及庄周哲学两俱无成”,意谓自己对诗道迷惘,还未入门,但却羡慕庄周在睡梦中即可悟道。“敲诗贾岛”和“梦蝶庄周” 是分别有两个典故的。

先讲敲诗贾岛:贾岛,唐人,曾吟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之句。初欲作“推”字未决,这时恰好遇到大诗人韩愈,愈因指点初学写诗的贾岛,选“敲”字。

至于梦蝶庄周是说庄周梦为蝴蝶,醒后觉得“不知庄周梦蝴蝶呢?抑蝴蝶梦庄周呢?”本为寓言,后以梦蝶喻生命变化无常,亦有“万物与我为一”之意,即我就是物,物就是我,彼此分别不出界限来。

唐人传奇《枕中记》有一个讲梦的故事:少年卢生,在旅舍遇道士, 叹自己生不逢时,未能博取功名富贵。时值旅舍主人正以黍米炊饭 。道士取一枕与卢生,卢生就枕入梦,见己娶望族妻,享荣华,官宰相,老寿而终。一觉醒来,旅舍主人的黄粱米饭尚未烧熟。我们就常用“黄粱一梦”喻痴心妄想、或喻人生富贵虚幻无常。

繁华若梦

《南柯太守传》写淳于棼梦到槐安国,娶了南柯郡主,当了南柯太守,后出征失败,被遣归而梦醒,在庭前槐树下寻得蚁穴,即梦中槐安国都,所谓南柯郡即树南枝下另一蚁穴。后以“南柯一梦”指梦里繁华或繁华若梦。

现实社会中,很多人都在发春秋大梦。不知道繁华今日,可能是柯蚁他宵,一时璀璨,转眼衰凋。虽知世事簟中蝶,人情雾里绡。我常警剔自己,一枕黄粱不合恋,只合写些“敲梦痴言”,娱己娱人,总胜妄发春秋大梦!

《敲梦痴言》者,不亦“敲梦持言”也乎?

12/16/2010

敲梦痴言:忆南鹃


11月18日,《南洋商报》〈商余〉版的刘镒英主编来信对我说:“请你替自己的稿起个栏名吧。”意思是她要为我在〈商余〉辟一个专栏刊我的文稿。我便为自己的专栏起了一个栏名,曰:《敲梦痴言》。下面是11月23日笔者发表在〈商余〉版《敲梦痴言》专栏的第一篇文字。





敲梦痴言:忆南鹃

2010/11/23 2:18:30 PM
●徐持庆

文犹锦瑟奏清弦,细剔残灯读旧笺。典雅宛如花解语,凄迷却似柳含烟。

萧郎杳杳人何在?诗韵泠泠意尚牵。才子何其一夕去?生辉珠玉忆南鹃!

广受读者欢迎

南鹃者,何许人也?南鹃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南洋商报》〈商余〉版的一位专栏作家,他写的〈抒情集〉广受当时的读者欢迎。南鹃的〈抒情集〉,相信是《南洋商报》副刊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专栏之一,风靡与迷倒了当代的读者群。

南鹃并非本地作者。据已故友联出版社《蕉风》月刊编辑黄崖告诉笔者,南鹃姓傅,闽人,时居香港,任船员,常年风尘浪迹,人海飘航。照我从南鹃〈抒情集〉的文字推敲,他也曾在本邦逗留过几年,除此之外就一无所知了。

南鹃的旧文学基础甚佳,对诗词曲赋的驾驭功力更属一流。他的文体文白相杂,他的文章多写儿女私情,温馨宛约,凄丽动人,虽属鸳鸯蝴蝶派,但行文典雅飘逸,绝不庸俗下流。他的作品,玲珑处如花解语,宛约处似柳含烟;缠绵处犹春蚕吐缕,凄苦处若夏蝉咽枝。

犹忆〈商余〉初识面,我沉醉于春风拂槛,看到了飞燕的新妆;我欣处于沉香亭北,看到了玉环的艳容。他写湖沼泛舟,香满采莲之手;他写芳园漫步,露湿踏春之鞋。在他笔下,湖山生色,花草牵情。词谱小红之曲,是他笔下的文士;琴弹湘女之音,是他所写的丽人。两两相逢,似醇酒沾唇,他未饮先如醉;双双赋别,是深愁刻骨,他欲去又难离,使人一读三下泪,每诵九回肠。南鹃的文章,系我一生心,读他千行泪!

如今南郎杳杳,鹃语沉沉。如今春归上苑如天远,人离商报似海深,如今烟尘阂隔,陌路怆怀。如今是明珠遗沧海,飞燕隐丛林。南郎何处,在否尘寰?鹃诗何续,能否重吟?白驹过隙六十载,难逢萍水万千山。如今楼台笙管何所在?只剩得仰止芬芳怀夕夕,贴瞻文稿袖年年。如今人遐室远,凤去楼空;如今云迷幽径,春锁铜台。空追忆,南鹃何处觅?何处觅南鹃?



12/10/2010

桥的故事


这是笔者在2010年11月13日发表在南洋商报商余版的一篇文章


桥的故事

2010/11/13 2:38:12 PM

●叔权


桥,是人类用以沟通两岸来往的工具。桥在水上架起,如玉环卧波;桥在溪中搭建,如苍龙拱背。于是: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苍龙背上行。

一座虹桥,两堤垂柳,人立桥上,独伫魂消。垂老的陆放翁曾凝注桥下,寻觅阿娇。独惜蝉枝经另抱,琵琶已别弹,老人于是吟出了:“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感人诗句。

跨越天河相会

一个古老优美的“鹊桥”神话:相传每年阴历七月七日晚上,牛郎织女就会通过喜鹊搭成的桥梁,跨越天河相会。秦少游对牛女鹊桥相会有这样的描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然而纵使柔情似水,可惜佳期如梦,一年仅此一夕,瞬又分离,马上又要踏上鹊桥归路。正是“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词人一转笔又写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只要两个人真心相爱,天长地久,又何必要朝朝暮暮厮守在一起?

苦命鸳鸯私奔

《庄子.盗跖》又有一则写桥的哀艳故事:“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故事描述尾生认识了一位姑娘,情投意合,私订终身。姑娘的父母嫌贫,坚决反对。这对苦命鸳鸯只好私奔,约定在城外一座木桥相会,不见不散。尾生提前来到,不料突然下起滂沱大雨,引发了山洪,洪涝渐渐淹至桥面。尾生却信守与姑娘的承诺,不愿离去,抱住桥柱,终被活活淹死。等姑娘逃出家门,来到桥边,洪水已退,只看到紧抱桥柱而死的尾生。她抱尸痛哭,然后相拥纵身投入滚滚江中。这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与桥有关的爱情悲剧。

还有一段关于四川成都著名的“升仙桥” 故事:

司马相如从临邛娶了卓文君回到成都,因家境贫寒,受人侮谩。幸好这时汉武帝诏他入京,使他有了施展才华的机遇。赴京之时,在城北的升仙桥上题诗立志:“大丈夫不乘驷马高车,不过此桥。”后来果然衣锦还乡。人们对这题桥的事都说:“司马升仙桥题柱,激励男儿立志高。”

桥、桥、桥,几许故事尽关桥。世事都如桥下水,尽随流水付烟销。


12/07/2010

挈內子過香江,與不羁詩友茗麒麟閣


挈內子過香江,與不羁詩友茗麒麟閣

內子與我因事過港兩天,偷空約了我們網上〈簡而不陋詩社〉的不羁詩友相會。五年來我們在空中結社,也常在空中創作酬詩;可是五年來卻祇通翰札,素未謀面。因為我夫婦對香港環境較陌生,不羈便親自到我們入住的北角客寓會我們,並安排我們在銅鑼灣麒麟閣(香港著名的利舞臺舊址)品茗。

不羈十分熱誠及隆情,點了滿桌點心,計有︰綠茶奶皇卷、豉汁排骨、叉燒包、臘腸卷、鯪魚球、素魚翅粉果……等等,另加佛跳牆燉湯、瑤柱蛋白炒飯、椒絲腐乳生菜。餚餞滿桌,使我夫婦受寵若驚。

吃的豐富,我們談話的內容也相對地豐富。從詩詞創作,談到粵劇曲藝創作,更從詩詞創作牽扯到跟曲藝創作的關聯。然後又論及唐滌生、蘇翁等的曲詞如何詩詞化、如何引人入勝,因而把俚俗的粵劇曲詞昇華到雅致的程度。不羈與我夫婦均粵劇發燒友,不羈更有粉墨登場唱曲的經驗,我們對詩詞與曲藝有相同的志趣,因此有了共同的話題,我們三人這一聊竟聊了三個多鐘頭。

及後我們又談到律聯的創作,並以當日的情景戲謅了“五年通翰扎,一晤慰生平”一聯。我對不羈說返寓後將會把此聯嵌入詩內,以紀今次相聚之情。今得一律如下:

挈內子過香江,與不羁詩友茗麒麟閣

不羁傲俗世
洒脫羨卿卿
筆底聯詩句
空中結社盟
五年通翰扎
一晤慰生平
初會麒麟閣
難忘閣上情

29.11.2010


11/24/2010

奉和大馬詩總第三十六屆全國詩人雅集詩柬主題詩:“改革迎新”


奉和大馬詩總第三十六屆全國詩人雅集
詩柬主題詩:“改革迎新”

雅集更兼研雅藻
一年一度聚吟邊
寒灰坐守難成器
牙慧翻拈易涴篇
法古謀章宜革弊
翻新摛翰力求妍
相期詩總搴高幟
統振芳塵賴執鞭
註:
﹙1﹚涴:污染。

﹙2﹚摛翰:執筆作詩文。

﹙3﹚搴:提、揭。

﹙4﹚芳塵:指好的風氣。《宋書‧謝靈運傳》:“周室既衰,風流彌著,屈原宋玉導清流於前,賈誼相如振芳塵於後。”

大馬詩總舉行第36屆全國詩人雅集,同時亦藉此一年一度的機會,在詩柬上標出雅集主題:“改革迎新” ,呼吁詩友研討詩詞寫作的方向,力求“改革迎新”,創出雅什。坐守創作的死方式難成大器,拾人牙慧更肯定會污染了自己的詞章。我們可以效法古人謀篇佈局的手法,但他們的毛病卻應該剔除改革,執筆作詩文更應該創新,力求妍雅。期盼詩總能夠高舉改革的旗幟,統領大家走向一個具有良好風氣的創作空間。



調寄憶秦娥
賦和大馬詩總第三十六屆全國詩人雅集柬帖詞

詩懷蕩, 今宵恰似蘭亭唱。 蘭亭唱, 無分今古, 一般豪放。

一觴一詠幽情暢, 二難四美都瑜亮。都瑜亮, 難分軒輊,詞雄詩壯。

註:
﹙1﹚二難四美都瑜亮:二難:指賢主、嘉賓。四美:指良辰、美景、賞心、樂事。瑜亮:指周瑜、諸葛亮。

﹙2﹚軒輊:《詩•小雅•六月》:“戎車既安,如輊如軒。” 車輿前高後低(前輕後重)稱軒,前低後高(前重後輕)稱輊。引申為輕重、高低。

詩懷蕩漾,今宵就恰似蘭亭雅集,彼此聚在一起和唱。其實像蘭亭雅集般聚在一起和唱,無分今古, 出席的人都一般豪放。
就正如王羲之所說: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況且今日有賢主、嘉賓,更有良辰、美景,實是賞心的樂事。而且出席者都是詩壇上的一時瑜亮,他們難分軒輊,都交出了詞雄詩壯的作品。
11.11.2010


11/18/2010

雅集联吟


这是笔者在2010116日发表在南洋商报商余版的一篇文章



雅集联吟
2010/11/06 1:47:25 PM
●徐持庆

联吟、联句是文人雅集时最常见的风雅之举。这种创作方式往往被诗友们在聚会时所选择,以增进沟通或表达情怀。

所谓“联吟”或“联句”,就是由两人或多人共同来作一首诗,或者说共同来凑成一首诗。通常的做法是:共用同一个韵。由一人先作一句开头;第二个人对上这句,再起一句;下一个人再对这句,又起一句;或只联一句,依次这样作下去,直至作完为止。

《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一节,写宝玉和众姐妹相聚,在芦雪庵饮酒赏雪,就联过五言排律一首,一共联出诗句70句。

这芦雪庵即景联句是由凤姐开篇的,接着由李纨、香菱、探春……等依次联吟:

凤姐:一夜北风紧,

李纨:开门雪尚飘。人泥怜洁白,

香菱:匝地惜琼瑶。有意荣枯草,

探春:无心饰苇苕。价高村酿熟,

……………

1971年,台湾名诗人易君左伉俪过访怡保扶风诗社,诗社同仁设宴款待。当日与易老同席的扶风诗友有彭士驎、朱昌云、何继昌及笔者等共10人。席间易君左发起联吟,由何继昌开篇,成七律一首如下:

昨夕逢君今惜别,明年再会望中秋(何继昌)

云山雁掠三千里,风雨鸡鸣十二楼(易君左)

侍座红妆声有韵(朱昌云)

盈卮绿醴客无愁(徐持庆)

孟梁携手重来此,依旧青山接快游。(彭士驎)

此吟稿被易君左带返台湾,刊于当年的《大人》杂志21期。易老在诗后附了两句:“这首联句仓卒而成,却尚完整可喜” 。

1998年4月,笔者到槟城参加该地诗社举行的诗人雅集,席间照例又作联吟。

当时我们联的是律诗,轮到我联句时是不必对仗的第三句,我写的句子是:“客雅如诗诗款客”。当这句子传到我邻位的仁兄续句——他的续句应与我这句成对仗,他一看,皱了眉,又转传给隔位的诗友看。如此一个传一个,将此句子传遍同席其他九人,大家都认为句子难联,既然是我出的句,大家就要求由我自己来对。

我写此句时因不必对仗,实在是不经意而写出来的,绝对无心要为难续句者。当重新再看自己写的句子,才发觉这确实是难对的句子。大家都在等着看我怎样应付联句。当时虽属仓卒,犹幸尚终能以:“情醇似酒酒添情”作对交卷。经此一役“教训”,我从此在联句时,就会尽量小心地选些可被别人容易续上的句子去联句了。



11/14/2010

絕句兩首


金馬崙高原寶地茶亭偶書


崎嶇山道狹兼斜
寶地丘陵遍嶺茶
一角涼亭堪遣慮
閒聽鳥語勝聽笳


註:
(1)寶地:指寶貴之地,因此地最宜種植茶樹,品質絕佳,被視為紅茶之寶。“寶地”亦為英文“BOH TEA”之音譯。BOH是金馬崙所有茶園中最負盛名的茶園,該公司的紅茶在馬來西亞的各超市都能買到。BOH創辦於一九二九年,創辦者是英國人約翰.羅素(John Russell)。這個家族在金馬崙高原擁有兩間茶園,每年出產的茶葉將近600,000kg.

進入“寶地茶園”的山路崎嶇狹窄兼陡斜,這塊寶貴的丘陵之地漫山遍嶺遍植茶樹。我坐在BOHTEA茶場設的餐廳涼亭一角,欣賞宜人的景色、呼吸新鮮的空氣、享受涼爽的氣候,不但使我陶醉,更堪排遣俗慮,悠閒地聽著山鳥啼唱,這情調真箇比諦聽笳聲還遠勝多多。
3.8.2010



安順日間師訓第三屆畢業同學於

務邊懷古樓舉辦五十一周年聚餐

一樓懷古古盈樓
半紀同窗此淹留
歡樂聲中參悵惘
祇為青絲換白頭


按:
我們安順日間師訓第三屆畢業同學每年聚餐一次,至今歷五十一周年矣。全部同學均年過古稀,滿頭白髮,有些甚至已明顯地有了老態。因此相聚雖歡,亦不免有唏噓惆悵之嘆!
10.11.2010

11/08/2010

情是何物


这是笔者在2010年10月25日发表在南洋商报商余版的一篇文章


情是何物

■叔权


“情是何物”一语,出自金朝词家元好问的《摸鱼儿》一词:“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以词描写大雁殉情的故事。作者在词前小序中说:“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同时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

情是何物?

像甘霖,如蜜饯。丘必特的爱神箭,月老系足的红线,滋润了灵魂,升华了人性,浮现了笑靥,甜、甜、甜!

盟山誓海,终生相许终身荐。莎士比亚•威廉,笔下的浪漫缘,罗密欧、茱丽叶,爱得缠绵!恨只恨,人为的封建,一壶鸩酒,扼腕可怜!

甜蜜得不知寒暑换季

当两情相悦相知的时候,甜蜜得不知寒暑换季。虽然生活贫苦亦会觉得有无限乐趣,就如能够和佳侣相偕在一起的司马相如和当垆的卓文君一样。浓情蜜语,仿效渚畔鸳鸯,花间蛱蝶,一直厮守到老。

最悲情的事是失偶,这真是人间无比的凄楚。天何横妒?竟然忍令鲛帕诗残、人埋芳土。这是千古遗恨的事呵,失偶的人于是忍着泪水叩问苍天:“情为何物?冷落诉无处!”

情是何物?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纵苦却痴情。闺中独看鄜州月,欲息干戈乱又兴,夫妇别离情。今年相订明年会,人面全非花巳罄,满怀失落情。相去日远衣带缓,可怜闺梦汉家营,深闺怨妇情。春蚕到死丝犹绕,蜡炬成灰烬未冰,凄凄沥血情。过尽千帆望不到,寂寥肠断白苹汀,倚栏盼望情。玉骨久成泉下土,壁间只剩墨伶仃,空余吊悼情。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住不远行,一曲离歌两行泪,不知何地再逢迎,离人呼唤情。

今宵欲向郎边去,趁此月暗映花明;逾墙仲子情难耐,邻女心为折杞惊,两段幽会说私情:

既爱又不敢爱

李后主有《菩萨蛮》词,描写与小周幽会的私情:“花明月暗飞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手提花鞋,足穿罗袜,怕被人窥见而轻步香阶去幽会的小周后固然可悯,那跨墙折杞的仲子就更堪怜了!

《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杞。”将:请求;仲子:排行第二为仲,仲子即老二。此诗诗意乃谓有一男子,欲越逾过邻家围墙私会心仪之女,女子说:“请老二呀,不要跨越我家的墙,不要踩折我家的杞树。” 此诗抒写旧时女子与男子私会的忧惧,因怕别人说闲话,既爱又不敢爱,反映封建礼俗的束缚,描写男女的私情。

情、情、情,何物唤为情?人间有冷暖,世上复多情。


11/01/2010

欲写相思半字难


这是笔者在2010年10月13日发表在南洋商报商余版的一篇文章



欲写相思半字难

2010/10/13 3:31:06 PM

●叔权

欲诉相思双泪落,欲写相思半字难!留得相思,情系两地,阴阳遥隔,空怅一方。

含烟枕水的小桥,倒影在荡漾的溪中,你娇柔的身影仿佛还倒照在波心上。曾经与你在桥上并肩,如今却剩下我独自伫立,可叹水中的孤影是这么的落寞萧条!

旧日痴情,已随逝水;眼前寂寞,只对垂杨。昨夜星辰不复瞄,垂虹呆伫暗心焦,天空中再看不到昨夜的星辰,我呆然伫立在那似是彩虹垂挂的小桥上暗自伤神。

看着晚风拂柳,你的神态依稀似之。可是绿杨未解痴郎怨,那河边的垂柳,又那有办法消解我这痴郎的心中怨怼,它却反而在溪前似含着笑意般望向小桥的倒影,笑我痴心。

沉沉暮霭笼罩着河边的垂柳和小桥,河桥与柳色尽都值得描入画图。对着如斯景致,益增幽怨沉哀。曾记得当时在溪边酒肆,你为我烹酒,我为你吹箫。今日美人如玉隔云端,你为我惹下了无穷无尽的相思之苦。

留不住要别离的人

记得那夜你临离之际,我们手牵着手,你是如斯地不忍别我而去。当时那窗外抱枝的蝉儿在呜咽,这嘶泣凄凉的声音仍然留不住要别离的人儿。

如今我又重到栱桥上漫步,凭吊往日的遗踪,一股莫以名状的惆怅无端涌起。当年我俩相倚过的柳树已老,那给离人不断攀折过的柳枝被折后又复重生,可你却无由再现了。如今柳树已老,那柳条虽然还在迎风,却像我一样似乎已老得不再潇洒了。

塞雁重泉离我去,荒鸡楼月再谁陪?此后还有谁伴我在小楼上赏月?就算我再为你吹奏一曲《落梅花》,可那笛声又岂能把你重唤回来?世上什么事物最令人黯然神伤的呢?自古以来相信就只有无尽的相思了。

我欲写相思,却又无能尽道;数回顿笔,杂乱无章。难怪人们都说:欲写相思半字难呵!



下面是一篇读了〈欲写相思半字难〉的回应文章





南鹃重返文坛?
读〈欲写相思半字难〉

2010/10/21 1:54:05 PM

●草风

10月13日翻开〈商余〉版,第一篇急着要读的文章,就是〈欲写相思半字难〉,因为题目很吸引我。细读中,越来越觉得作者的文笔,似曾相识,好像很久以前有人如此写法的文章。

读完了整篇文字,深觉作者下笔似有刻意仿学上世纪50年代,南洋商报〈商余〉版每周刊登一篇的“南鹃”撰写的专栏:〈抒情集〉。

南鹃当年〈抒情集〉所抒写的文章,皆属鸳鸯蝴蝶派,才子佳人,多愁善感,缠绵悱恻之类;文章是文白掺杂,简练,偶尔又加插两三首适当的古诗词,词藻华美,当时拥有许多读者追读。我是“南鹃”迷,剪存有两百多篇〈抒情集〉,可想而知我对哪种文章多么熟悉。只惜我没有“南鹃”那种博学、文思、文采,要仿写也无此能耐。遗憾的,南鹃并未曾把〈抒情集〉结集成书问世。

回说拜读〈欲写相思半字难〉后,再看作名署名:“叔权”。天呀!此兄也正是“南鹃迷”,老友“徐持庆”也。难怪他仿学得那么神似。徐兄是前任怡保山城诗社社长,也是现任大马诗总顾问。徐兄两年前毕业于广州暨南大学,一本硕士论文《新加坡国宝潘受诗词》,廿多万字,曾让他大学的教授捧在手上,大赞是博士论文,而不是硕士论文,并与教授们的著作齐放于校中……

过后,我致电徐兄,说我拜读了他的大作〈欲写相思半字难〉后,感觉上是“南鹃”重返文坛了。此种写法的文章,的确“难见”。已经有50多年不曾出现在报章副刊上了。

徐兄回说,我确是看出他写该文的动机,也就是刻意仿学“南鹃”的写法。他投寄〈商余〉版,要让“南鹃迷”惊喜一下。他是在没有把握下投稿,因为内容属鸳鸯蝴蝶派。我鼓励他说,他已掌握了当年南鹃的写法,不妨再续写下去,我肯定他的文章会有许多读者,我也会将每篇此类“难见”的抒情文章剪存下来,犹如当年我剪存“南鹃”的〈抒情集〉一样。……

徐兄(叔权)说,此类文章不容易写,偶尔为之,尚能办到。我再惩恿他续写下去,以慰大马〈商余〉版“南鹃迷”的渴望……



10/26/2010

憶南鵑


憶南鵑

文猶錦瑟奏清弦
細剔殘燈讀舊箋
典雅宛如花解語
淒迷卻似柳含煙
蕭郎杳杳人何在
詩韻泠泠意尚牽
才子何其一夕去
生輝珠玉憶南鵑
註:
(1)南鵑:南鵑姓傅,閩人,時居香港,任船員,常年風塵浪跡,人海飄航,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南洋商報》〈商余〉版〈抒情集〉的專欄作家。〈抒情集〉廣受當時的讀者歡迎,相信是《南洋商報》副刊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專欄之一,風靡與迷倒了當代的讀者群。

(2)泠泠:清越的聲音。

你文如錦瑟,奏出清越的弦聲,我小心地打起燈火,仔細的翻閱你以前的篇章。你典雅的文字寫得如花解語,淒迷的意境寫得似柳含煙。你蹤跡杳然,人在何方?你的詩聲泠泠清越,甚具韻味,至今尚牽動我的情懷。才子呀,你為何祇留下珠玉生輝般的篇章,一下子就別我而去,徒然使我無限緬懷地在追憶你這位才子南鵑!

22.10.2010



10/21/2010

堪折好花胡不惜


这是笔者在2010年10月7日发表在南洋商报商余版的一篇文章



堪折好花胡不惜


徐持庆


福缘、祸患本是倚伏相生得像双胞胎一样,所以老子说:“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祸患很容易就发生,福缘却不易拥有,这实在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倘若无缘,几辈子都遇不到志同道合的侪侣,人们真不知几生修到才能结合相处在一起。所以人们就说:“百世修来同船渡,千世修来共枕眠”,意思是缘分难求,必须好好珍惜。

很多人容或有幸拥有福缘,却往往又轻易地让它溜走,徒然使人不胜哀叹。好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呵!可惜忽视缘分的人不少,认真而又懂得惜缘的人却又不多!

关于惜缘,我想到唐朝范摅写的《云溪友议》曾记述了这样的一个传奇:

书生韦皋,少年时到江夏旅游,认识了一位少女玉箫,相悦相恋。韦皋回家乡前送玉箫一枚玉指环,约定少则五年,多则七年会来娶玉箫。然而七年过去了,韦皋却爽约不来,痴情的玉箫绝望地呼唤:“韦家郎君,一别七年,是不来矣!”竟绝食而死。过了很久,韦皋才辗转得知玉箫的死讯,他对此悔恨不已,于是广修经像,对自己的爽约忏悔,后悔没有及时好好地珍惜缘分。

晚唐人高彦休《唐阙史》又有这样一则关于不懂惜缘的记述:

湖州刺史崔君,素知杜牧诗名,盛情款待,专门为他举行一次赛船水戏,目的是要引得全城少女都来观看,供杜挑选,可杜牧却没有相中其中任何一名美女。眼看就要收船靠岸,却在那时,他遇到一老妪带的十来岁小姑娘,认为将来必成绝色佳人。於是杜牧给老妪一些财帛定聘,约定十年之内他必来迎娶。後来杜牧当了湖州刺史,便到湖州少女家提亲,但时已过了十四年。那姑娘三年前已嫁人,且有了两个小孩。杜牧於是作了一首《怅诗》:“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深深叹惜自己不懂珍惜缘分,后悔莫及。

我为“惜缘” 写了一诗作为本文之结:

福緣禍患本雙胎
禍易緣難實足哀
累世未逢同道侶

幾生才上合歡臺

韋皋爽約留環去

杜牧逾期納綵來

堪折好花胡不惜
卻教奼紫逐塵埃


10/13/2010

我入园中成姥姥


这是笔者在2010年9月18日发表在南洋商报商余版的一篇文章


我入园中成姥姥

徐持庆


即席题诗或即兴创作,每每因为时间紧迫,缺乏推敲斟酌,一般不但难有特别精彩的作品,更且有一定的难度与“风险”。

记得一九九七年春,我到北京参观中央电视台拍摄《红楼梦》时所搭建的“大观园”场景所在地。由於园景面积甚广,入到园中,真使我有刘姥姥入大观园般迷失方向的感觉。

由于园景内涵丰富,最少要用八句的律诗才能尽咏。我边行边咏,很快就完成了此律的其中七句,但剩下第四句却百思不能成章。我每次写旅游诗,必在离开景点前就成诗,这次却破了例。

参观完景点,我们在园内的饭店用餐,我当时真是食而不知其味的,因为脑筋一直在“第四句”上不停地思索推敲。

律诗的第四句必须跟第三句对仗成联。我当时的第三句是“我入园中成姥姥”,这本是很平常甚至接近口语的一句,但它的对句却真把我给难倒了。这时团友都为我心焦,内子看到我的技穷糗样,更再三劝我放弃此句,但我就是要挑战自己,对第四句穷追不捨。

“姥姥”是《红楼梦》中一个人物的名字,照理是要用另一个《红楼梦》中人物的名字对上去。《红楼梦》人物甚众,找一个对上去又有何难?但难就难在“姥姥”这名字是一个叠词,一定要用另一个《红楼梦》人物的叠词名字对上去。再说“姥姥”两字是仄声,对上去的名字一定要用两个平声字;不但如此,这名字更需要是属於“尤韵”的。就是这“叠词”、“平仄”、“韵脚” 三种严谨的格律把我难倒了。

然而“幸运”地,大概过了半顿饭的光景,我终於向团友交卷了。全诗如下:

潇湘庭苑仿红楼
一馆一臺记石头
我入院中成姥姥
谁怜府内锁尤尤
葬花香冢香安在
遁世恨禅恨岂休
写梦曹郎才八斗
大观园裏显风流

( 按:“尤尤”,即红楼二尤,指尤二姐、尤三姐。)

当我全神灌注思索诗句时,并未发觉在我身後站有一位三十来岁的女士。当我把诗写成,这位女士拿出一本小册要求我把此诗题於册子页内。此女告诉,她本人是大观园的总管,而册子是备给参观大观园的名人签名题咏用的。我翻阅之下,赫然发现江泽民、李鹏早已在册子内签上了他们的大名。


10/07/2010

詩箴


詩箴

風情搖曳復端莊
真摯摛辭便入行
切忌呻吟裝有病
欲醫庸俗斷無方
嘔心隻字肝為筆
埋首全神璞琢璋
最要經書藏滿腹
天成妙手即華章
註:
(1)箴:文體名,以規戒為主題。

(2)入行:進入或熟悉某種事務的竅門。

(3)斷:動詞,作斷症解。

(4)璞、璋:璞:未經雕琢加工的玉。璋:璋是指一種玉器,泛稱美玉。

作詩不但要講究風采神韻,飄逸生姿,更須端正莊重,加上遣辭行文情真意切,這樣才算得上摸對了寫詩的竅門。寫詩切忌無病呻吟,對於那些不事進修,一味寫些庸俗詩句的人,想要醫治糾正亦會令群醫束手,沒有斷症良方。創作詩歌,應該為了一個字嘔心瀝血,把全副肝腸都融入筆端,全神埋首去琢煉,立意要把璞石琢磨成美玉。想寫好詩,最重要多讀經書,腹藏經典,這樣寫起詩來才會妙手天成,俯拾即成美妙的詩章。
7.10.2010


10/01/2010

马华古典诗词发展史的编汇


这是笔者在2010年9月10日发表在南洋商报商余版的一篇文章


马华古典诗词发展史的编汇

2010/09/11 2:14:53 PM

徐持庆


2010年6月28日,雅波兄有一篇大作《台下掌声浑一梦》,刊登在〈商余〉版上。

雅波劈头三句就写道:“在马华文坛上,要发扬与提倡古典诗词,是件极其困难的事。” 据知雅波并没有创作古典诗词的习惯,难得他有 “发扬与提倡古典诗词,是件极其困难的事” 这样的认知与体会。读了这几句文字,内心真有无限的感触与哀叹。

犹记得几年前,当大马作协筹备出版《大马文学大系》的时候,潇枫(莫顺生)当时是大马作协的理事,同时也是怡保山城诗社的副社长,他曾对大马作协的《大马文学大系》编委会建议,将大马的“古典诗词” 编入大系里,作为其中的一辑。据潇枫告我,很不幸地,他的建议最终遭到编委会否决了!

雅波接着写道:“我认为既然别人不写,各地诗社的文友,不妨自力更生,由自己来撰写本身的马华古典文学发展史。而撰写最佳人选,莫过于由徐持庆率先担起。” 非常感激雅波对本人的抬举。其实要撰写《马华古典诗词发展史》并非易事,非得有一些具有财力物力的专门机构或团体主持其事不可。当我任怡保山城诗社社长时,亦曾与社友讨论过“由自己(诗社)来撰写本身(大马)的马华古典文学(诗词)发展史” ,但最终以诗社本身的人力、财力有所不逮而放弃其事。

还是死心不息

虽如此,当时本人还是“死心不息” ,于是将欲撰写的《马华古典诗词发展史》计划书交到华社资料研究中心(华研),要求领导或赞助此研究计划。但几个月后我被告知,华研几经讨论,最后也婉拒了我的要求。

享誉国内外、对国学钻研精深的国学大师南怀瑾教授曾在他的作品中写道:“文化的基础在文学,文学的基础在诗词。”可惜从五四运动以来,中华传统古典诗词就被挤出了文学主流的行列,成了“小众文学”,写古体诗不但乏人欣赏,且亦被人讥为不知投人所好之举动,因此有日渐式微的趋势,这实在是很叫人痛心疾首的一回事。雅波这篇《台下掌声浑一梦》的文章,实具“发聋震聩” 的作用。希望这篇文字能引起大马文坛对大马古典诗词的发展、传播、保存与延续加以重视,继而有所行动。


下面是雅波于2010/06/28发表在南洋商报商余版的文章:

台下掌声浑一梦
2010/06/28 3:47:51 PM
●雅波

在马华文坛上,要发扬与提倡古典诗词,是件极其困难的事,徐持庆(叔权)在其诗集《敲梦轩诗 稿》(第二辑)自序中,就直接的说,在五四运动以后,古典诗词已被排挤出中华文学创作主流之外,不论是海内外所编印的《中文文学大系》,都不约而同的没把 古典诗词收集在内,这对古典诗词的发展、传播、保存与延续,都是十分不公平与不利的。

说起来,这也是桩“残酷”的事实。即使是编汇《马 华文学大系》,亦没考虑古典诗词,似乎那是个不存在的透明体。我认为既然别人不写,各地诗社的文友,不妨自力更生,由自己来撰写本身的马华古典文学发展 史。而撰写最佳人选,莫过于由徐持庆率先担起。因他曾是怡保山城诗社的前社长与全球汉诗总会常务理事,同时远赴中国修读硕士学位,专攻古典诗词。理应将其 所学,贡献社会,好让古典文学在马华文坛上再度活跃起来。

中华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倘若我们漠视古文学的存在,日后就很难对中华 文化产生“爱意”与“敬意”,试想,如果我们不读古诗或不喜欢古诗,当你到达寒山寺,你会对张继的《枫桥夜泊》产生好感或美感吗?

创作动力永无停息

许多人认为优美的古诗词,都让古人写完了,所以今人大可搁笔。我可不认同此话,创作的生 命与动力,是源源不绝,永无停息的。古人写古人的诗词,我们是借古体而写今人的诗词,为何要存心阻止?太过于霸道了罢。虽然曾有领导人不鼓励年轻人花太多 时间去写古诗词,但他可没说,其他人一律不准写。不然怎会留下“还有今朝”的千古绝唱。

在徐持庆的诗集中,我较喜欢他写的“掌声”,其 中“台下掌声浑一梦,须臾响过静无痕”,是佳句。尚有“沐猴而冠”的“无才莫妒鹏千里,乌合原知貉一丘”,这正是我目前的写照,因“无才”者皆属“一丘之 貉”也,而沐猴更绝,因此猴徒具人形,虚有其表,实无人性呵!




9/25/2010

庚寅中秋,烏雲蓋月,賦此


庚寅中秋,烏雲蓋月,賦此

嫦娥天際效徐娘
應露還遮半臉妝
堪嘆陰晴何有定
宛如人事本無常
殘雲靖卻輝蟾魄
弱蕊雰餘綻蕙香
三五今宵銀漢玉
重霾期破耀穹蒼
註:
(1)嫦娥:指月亮。

(2)徐娘:南朝梁元帝的妃子徐昭佩,因姿容不美,受到元帝冷遇,兩三年才來一次。有一回徐娘得知元帝將至,故意祇妝飾半邊臉,人謂“徐娘半臉妝”。徐妃的理由是因為元帝瞎了一隻眼,一隻眼睛祇能看一半,把元帝氣得大怒而去。見《南史•元帝徐妃傳》。

(3)雰:霧氣。


天上應該露臉的月亮,被烏雲遮蓋著,像徐娘一樣,衹露出半邊臉來。可嘆天上何時陰何時晴卻無法讓人說得準,就好像人世間的事本就無常一樣。但烏雲總會有靖除的一刻,當烏雲散去,月亮就散發出明亮的光輝:好像經過雨霧滋潤之後,嫩弱的花蕊也就會散放出蘭蕙的芬香。今晚銀河上的中秋月,希望它終會衝破重重的陰霾而照亮整個天空。
22.9.2010


9/21/2010

当年砚墨尚馀香

这是筆者在 2010年9月6日發表在《南洋商报》〈商余〉版的一篇文章


当年砚墨尚馀香

2010/09/06 2:19:04 PM

徐持庆

今晚(8月24日)是农历7月15日中元节,老友冯时能伉俪相邀洪天赐、林水檺、何国忠3位教授及我夫妇,设宴文华轩叙旧。与会者除本人外,都是文化界(冯时能曾任南洋商报总编辑)与学术界(洪天赐、林水檺、何国忠3位都是或曾是大学教授)的顶尖人物,所以今晚的宴会真可说是“二难并”的雅聚。

热衷文艺活动

时能(冷眼)兄是我交了差不多半世纪的老友。我们相识于 1964年。那时他是报界的记者,我是小学的教员。当时我教学之余,热衷于文艺活动,在霹雳文艺研究会搞推动文风的工作。每次举行活动,时能兄总是全力给我支持,以其生花妙笔为我们撰写推介新闻。此景此情,至今我仍感纫不已,时常缅怀。而符金美老师是我在拉大时的英语导师,她是一位有着孔子般诲人不倦精神 的尊业老师,大家对她都十分尊敬,是众口一词称赞的好老师。

洪老师仍是一贯地彬彬儒雅,散发出的尽是亲和高雅的魅力,与他叙话就是一份无上的享受。记得在拉大上洪老师的课时,他总是旁征博引地,时而引用英文典故,时而甚至引用巫文班敦去印证他要传授的课业,使人十分投入到他的砚墨之中。

进入拉曼大学前,我在1997年就曾先有机会会见过林水檺老师,那时林老师是华研的主任。今晚我问林老师还记得我当年因何事故去华研找他吗?他想也不多想就 能说出我是因想筹划撰写《大马古典诗词发展史》的赞助经费而去找他商量的。事隔十多年,难得林老师还请楚记得此等琐事。他有过人的记忆力,难怪上过林老师课的同学都公认他是“背诵天王”。

讲课手上不拿课本

何国忠副部长从政前曾在拉大兼职教课,我上过他教的《中国通史》。他讲课时手上从不拿课本,便能口若悬河地把历朝的史实如数家珍地讲授,使我们听得津津有味。而今晚他又再口若悬河地为我们分析当前大马政局的现状,使我对目前的政局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散席后大家到冯府继续品茗聚旧。站在时能兄华宅露台远眺,只见圆月当空,华灯竞灿,远处的双峰塔亦遥遥入 望。这时洪老师命我题诗助兴。我师命难违,诌成一律:

冯时能、符金美伉俪邀宴,赋此以酬

高楼远眺夜茫茫
圆月双峰竞灿光
今夕星辰无限俏
当年砚墨尚馀香
主人款我琼浆宴
客馆酬他急就章
几许因缘修得到
恩师四位聚同堂


9/17/2010

耽吟


耽吟

聞道耽吟盡誤人
耽吟敢是有原因
無詩焉可言其志
有好何妨累此身
筆底溫柔心合厚
硯邊塊壘意須真
書齋鎮日平平仄
不羡仙來不羡神

註:
(1)言其志:指詩言志,謂詩是用來表達人的志意、抒情達意的。最早大約是在《左傳•襄公二十七年》記趙文子對叔向所說的“詩以言志”。《尚書•堯典》中記舜的話說:“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庄子•天下篇》說:“詩以道志。”《毛詩序》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

(2)有好何妨累此身:袁枚詩聯:“無情何必生斯世,有好都能累此身。”見《隨園詩話•卷十•三三章》。此聯出於袁枚何詩,詩話不載。本詩此句反袁聯下句翻意出之。而袁枚所好者為:好味、好色、好葺屋、好遊、好友、好花竹泉石、名人字畫,又好書。

聽聞人說沉溺於寫詩這種行為是會貽誤人們做正經事的,人之所以會沉溺於寫詩,敢情是有原因的。因為不寫詩如何可以表達人的志意和抒情達意呢?再說被這種雅致的癖好耽累又有何妨?主要的是我們寫出來的詩作要合乎溫柔敦厚的心態,而且抒寫胸中塊壘時,切忌無病呻吟,情意必須真摯。我在書齋中整日平平仄仄地寫詩,快活得連神仙的生涯也不去羡慕了。
17.9.2010

9/12/2010

華東紀遊


華東紀遊

浙江嘉興南湖煙雨樓


浙江嘉興南湖煙雨樓----“無煙無雨祇汀洲”


浙江嘉興南湖煙雨樓


浙江嘉興南湖煙雨樓


一座南湖煙雨樓
無煙無雨祇汀洲
舊時台寺今何在
杜牧如知不盡愁
註:
(1)南湖:杭州西湖、紹興愛湖、嘉興南湖,合稱為浙江三大名湖。

(2)煙雨樓:煙雨樓建於南湖湖中小島嶼上。此樓始建成於五代後晉年間,初位於南湖之濱,為廣陵王錢元僚登眺之所。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8年),疏浚市河,填成湖心島,移樓於島上,從此這裏被稱為“小瀛洲”。現樓為1918年重建,樓四周短牆曲欄圍繞,四面長堤回環,入口處為清暉堂門外北側牆上嵌有“煙雨樓”石碑。樓以唐朝詩人杜牧《江南春》詩:“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的“煙雨”兩字命名。

(3)汀洲:水中小島嶼。

(4)舊時台寺今何在:晉代江南樓台寺院無數,這等繁榮興盛景象今已不在眼底,寫下《江南春》詩的杜牧泉下有知,當亦不盡唏噓。
29.8.2010


五遊杭州西湖四首

蘇堤春曉


西湖蘇堤


蘇堤春曉夏日來
五度遊湖亦快哉
花港觀魚思惠子
濠梁橋上展奇才
註:
(1)觀魚思惠子:《莊子‧秋水篇‧濠梁觀魚》有個著名的觀魚故事。一天,莊子和朋友惠子一起出遊,在濠梁橋上看到河裏的游魚出游從容,忍不住說:“魚兒游得真快樂呀!”惠子說:“你不是魚,你怎知魚兒很快樂?”愛辯的莊子說:“你不是我,你怎知我不知道魚兒很快樂?”惠子說:“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按這個邏輯,你也不是魚,所以當然也不可能知道魚很快樂。” 莊子說:“等一等,請循其本,你是觀察我、看到我說魚兒很快樂,才問我如何知道魚樂,不是嗎?既然你能知我、觀察我,為何我不能知魚、觀察魚呢?我也是透過觀察得來的結論呀!”

(二)

西湖花港觀魚石碑


西湖花港觀魚


惠子莊周濠上辯
辯才無礙辯出游
我來花港觀魚戲
獨羨濠中未曉愁
註:
(1)《莊子‧秋水》:莊子在濠上曰:“游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

(三)

畫舫漂颺


畫舫漂颺猶夢裏


杭州八月熱彌漫
浪涌蘇堤玉漱灘
畫舫漂颺猶夢裏
惹來詩思湧如瀾

杭州八月熱氣彌漫,蘇東坡當年修築的湖堤被湖浪沖涌,也被珠玉似的浪花濺漱著它的堤灘。湖上畫舫漂蕩,那些小艋舟看來猶似在夢境裏輕颺一般。對著如此美好的景致,不禁使人湧起了如瀾的詩思。

(四)

柳浪遙觀未聽啼


游船又過斷橋西


雷峰夕照


三潭印月


柳浪遙觀未聽啼
游船又過斷橋西
雷峰側畔三潭月
引得詩人不絕題
註:
(1)柳浪聞鶯、斷橋殘雪、雷峰夕照、三潭印月為西湖十大勝景中的四景。
30.8.2010


蘇州藕園

蘇州藕園


蘇州藕園


藕園憑欄


藕園籬畔


藕園泛棹


垂楊流水繞門庭


主人眼慧復心靈
獨樹蘇州巧造型
一宅藕園摩詰畫
垂楊流水繞門庭
註:
(1)藕園:位於蘇州城東小新橋巷八號,三面縈河,一面臨街,佔地面積十一畝。住宅居中,有東、西兩個花園,故名藕園。藕與偶通。這裏指夫婦(偶)皆隱居歸田,兩人一起耕種的意思,為清代光紹年間,安徽巡撫署兩江總督沈秉成,辭官落戶蘇州,歸田隱居之所。

(2)摩詰畫:王維,字摩詰,是唐朝著名的山水詩人,工詩擅畫,他的詩作被稱頌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此處指藕園像王維的山水畫一樣美。
30.8.2010


無錫靈山梵宮與大佛

無錫靈山梵宮


無錫靈山梵宮


無錫靈山大佛


無錫靈山大佛


無錫靈山飛天


無錫靈山飛天


靈山梵宮坐落於無錫太湖之濱、靈山下,與寶相庄嚴的靈山大佛比鄰而立,瑰麗璀璨的建筑藝術和獨特深厚的佛教文化交相輝映。靈山梵宮建筑氣勢磅,精雕琢的東陽木雕、敦煌技師的手工壁畫及浮雕飛天,光燦奪目。

佛殿莊嚴寶相存
梵宮雕塑更飛天
靈山久駐塵緣淨
不用修禪也悟禪


無錫靈山勝境九龍浴佛

靈山勝境文化園之九龍灌浴


九龍灌浴釋如來
萬德莊嚴不染埃
一柱靈山施法雨
花開見佛現蓬萊
註:
(1)九龍灌浴:九龍灌浴,是根據佛經上所記載的佛祖出生時的故事而建造的。據說在佛祖一生下來他就能走路和說話,他不用旁人扶持向東南西北各走七步,而且腳下步步生出蓮花來。靈山勝境文化園的大型動態景觀“九龍灌浴”就是根據釋迦牟尼佛誕生為背景創意設計的。“九龍灌浴”主要由九龍、八供養、四金剛力士、太子佛以及音樂噴泉組合而成,利用現代科技的手段,生動地再現了佛祖誕生過程。灌浴動態開始時,悠揚的聖樂奏響,周圍的噴泉隨著音樂的節奏,忽高忽低,忽急忽緩,蓮花瓣慢慢綻啟,漸漸地金光閃閃的太子昂首挺胸的站立著出現在蓮花瓣中央,緊接著水霧瀰漫了整朵蓮花。太子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這時九股水柱同時從九條青龍嘴裏噴射出來,太子接受著龍泉的洗禮。沐浴完畢後,太子360度旋轉了一圈。據說太子誕生時,天雨花香、九龍吐水,因此每年佛陀誕辰寺廟的僧侶會用甘草茶做成浴佛水,也稱“香湯”,仿效這種情景為釋迦像沐浴,因此稱作“浴佛節”。
31.8.2010

夜游上海

高架高樓密若麻 · 滿城璀燦盡燈花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夜景燈光璀燦之一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夜景燈光璀燦之二


上海灘夜景


上海灘夜景


申春江畔競繁華
高架高樓若密麻
入夜洋場何所見
滿城璀璨盡燈花
按:
上海別稱申。戰國晚期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為申(上海),上海得名是由黃歇的封邑而來。舊時上海的租界區域因外國人較多,洋貨充斥,稱為十裡洋場;後借指舊上海市區,多含貶義。今泛指繁榮的市場。


上海世博

上海世博標誌


上海世博吉祥物


馬來西亞館


新加坡館


菲律賓館


印度尼西亞館


美國館


法國館


尼泊爾館


中國館


巴西館


烏克蘭館


土耳其館


俄羅斯館


韓國館


人潮而外無驚艷


世博申城動地球
八方場館匯神州
人潮而外無驚艷
嘉許唯稱大運籌
註:
(1)申城:上海的別稱。戰國晚期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為申(上海),上海得名是由黃歇的封邑而來。

(2)嘉許唯稱大運籌:祇能嘉許中國辦世博的巨大運籌能力,但場內各展館卻無法令人留下驚艷的印象。
3.9.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