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2013

敲梦痴言:人比人,气死人


敲梦痴言:人比人,气死人
南洋商报副刊. 商余. 文学
2013-10-31


最近翻看一本散文集,书中有两篇写孝行的文字深深感动了我。
其中一篇写道,由于作者的兄弟姊妹均放洋留学,使父母捱透离愁别绪之苦。当作者中学毕业后,准备申请赴台湾大学念她最爱的大众传播系。但作者深知曾因手足放洋而使父母备受亲情隔离的煎熬苦况,于是为了免使父母因她出国而再受隔离之苦,最终牺牲自己出国读大学的理想,留守在父母身旁来換取对父母的慰藉。
孝道问题
这是作者对父母孝心的表现,对父母爱锡自己的一种回馈。通过这样的主题描述,道出当前人心最易悠忽的孝道问题,对当下的凉薄子女起了一个正面的示范作用。
另外一篇写作者对如何处置祖先牌位的事。
作者娘家一直供奉着考妣的神位。这祖先牌位本来安奉在大弟家中,但大弟为了儿女的教育移民澳洲。而一向追随传统、诚心拜祭祖先的小弟与弟媳,却又突然改变了信仰,信了主耶稣,从此不再参与拜祭祖先之事。可作者又是出嫁了的女儿,这却如何是好?家里几十年的祭祀传统,如何可以再延续传承下去?
此事给作者的老伴知道了,老伴二话不说,马上提议把神位安置在自己的家。把岳家神位供奉在自己的家,这是华人传统的大不韪。可是一位身为子婿者却为了免让岳家先灵“流离失所”而拋开莫大的忌讳,对岳父母表现出一片孝心,这是多么叫人感动的孝行义举呀!
一位友人听我述说了上述之事,不禁“悲从中来”。他伤心自己的儿子为什么学不到散文中所述人物的孝行呢?
原来友人含辛茹苦把独子养大,还节衣缩食购下一所洋房给儿子。最近友人向儿子提出要求,说是待他百年故世后,在屋内神龛一角留下些许地方供放他一撮骨灰,儿子竟然否决了他的要求。友人说:“我整所洋房都可以无条件给他,为何儿子却连屋内神龛一角也吝于给我?”言下不胜唏吁!
我讲了个笑话给友人听,以中和他的怒气:

小驴问老驴:“为啥咱们天天吃干草,而奶牛顿顿精饲料?”
老驴叹道:“咱爷们比不了,我们是靠跑腿吃饭,人家是靠胸脯吃饭!那可比较。”
然后我再对友人说:“人比人,气死人。看开点吧!”
 

10/25/2013

敲梦痴言:印尼苏北文学节

Medan Indonisia Trip 4-9 Oct 2013(64)

Medan Indonisia Trip 4-9 Oct 2013(72)

 

敲梦痴言:印尼苏北文学节

南洋商报副刊. 商余. 文学
2013-10-24

这次应印尼第2届苏北文学节主办当局之邀,我跟随由刘镒英领团的9人小组:赖顺裕、蔡培春、灵子、李忆莙、暖薇、艾斯、林清福及本人,赴棉兰参加由10月4日至7日举办的“印尼文学暨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

参加这次会议的除印尼本土的文学爱好者及作家外,还有来自中国、香港、澳门、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汶莱及泰国等地的作者共200余人,而大马的写作人占了30多位。

印尼华文断层32年

印尼自上世纪就一直歧视及禁止华文的传授、应用与学习,尤其在1960年至90年代,印尼华文断层了32年。到2000年随着印尼政局的変化,政府大力推动民主改革,华文也开始复苏了,跟着大家又再传授、应用及学习华文,于是民间就有了与创作有关的文学活动与研讨会,印华作协苏北分会也因此在棉兰一连举办了两届文学节。

这次研讨会的与会者一共提呈了49篇论文。大会将论文收集印成一册《论坛文集》,共分4辑:(一)印华文学;(二)印华文史;(三)华文教育;(四)世界华文文学。

大马的与会作者共有5位提呈论文,即:马峰的《苏北文苑添新绿》、朵拉的《从“拿督林庆金JP出版奨” 谈起---大马华文文学的出版困境》、徐持庆的《马新古诗发展浅探》、艾斯的《操千曲而后晓声---浅析马华儿童小说〈钟老师与魔鬼班〉的文学魅力》及冰谷的《〈林家诗丛〉与文字图象诗》。

论文被迫草草表述

大会在开幕当天下午1时,分两场让提呈论文的作者阐述本身论文的内容摘要,每位限时5-7分钟。由于时限太促,大多数作者都无法在时限内完成表述而致超时发言,造成下半场发言的作者只好对自己辛苦撰就的论文草草表述,弄得场面十分尴尬。谨此恳请印华作协苏北分会在举办下届研讨会时,注意改善这一小瑖疵。

在这次研讨会论及诗歌的作者有近10位之多,但有一点令我非常感慨,那是谈的论的都属新诗部分,论述到古诗的就只有我撰的一文。这次顾名思义是世界华文文学研讨会,诗

竟然未引起“世界”任何一位作者的注意与论述,难道古诗真的已不被世界认可为文学的一环而被挤出了世界文学的园圃了吗?

(稿于印尼棉兰)

10/20/2013

徐志摩的新詩《雪花的快樂》

余思亮同學將徐志摩的新詩《雪花的快樂》貼在面書上:
----------------------------------
徐志摩《雪花的快樂》原詩: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裡瀟灑,
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
——飛揚,飛揚,飛揚,
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淒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悵
——飛揚,飛揚,飛揚,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裡娟娟的飛舞,
認明瞭那清幽的住處,
等著她來花園裡探望
——飛揚,飛揚,飛揚,
——啊,她身上有硃砂梅的清香!
那時我憑藉我的身輕,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貼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
她的友人Derek Lou讀後,問:"表達咩意思?"
于是我試擬徐志摩《雪花的快樂》為近體律詩,希望他讀後明白"表達咩意思":

雪花我若半空颺,
不向幽街與麓荒。
花卉園中翩灑脱,
硃砂梅裏覓清香。
身輕藉舞瞭居處,
目利憑觀認淡妝。
芳圃伺君来探訪,
温馨溶入錦羅裳。

23-10-2013

10/17/2013

敲梦痴言:埋葬

敲梦痴言:埋葬

南洋商报副刊. 商余. 文学
2013-10-17



陈平逝世,在大马“死无葬身之地”一事,引发我在“埋葬”上做文章。

陈平是马来亚史上最传奇的人物。有说他是大魔头;有说他是不争的抗日英雄(英政府曾颁发OBE大英帝国有功勋章给陈平认可他抗日有功)。

也有论者认为陈平领导马共积极反抗英帝国殖民统治,制造了马来亚的动乱,因而变相地成为后来马来亚跟英国争取独立的重大筹码。

陈平故世后,大马政府认为由于陈平领导的马共,导致跟马共作战的军警多有殉职伤亡而恨意难平,视陈平为恐怖分子,遗体或骨灰都不准运回马,陈平在大马就死无“埋葬”之地了!

至于史家日后如何月旦陈平,陈平“最终”埋葬何处,老朽的我未必有缘目睹了。

入土为安

人去后入土为安、把棺椁埋葬,这是俗世为亡者做的最后一件事。但有一关于埋葬的事跟上述争得脸红耳热、刀光剑影的陈平“葬事”不同,此葬事诗意缠绵,却与死人无涉,那就是小说家曹雪芹《红楼梦》的“黛玉葬花”了。

黛玉之所以葬花,是因为看见彫谢了的花瓣漫天飘飞,不忍落花遭人践踏,因而对红消香断的落花顿起怜惜悲悯之心,也就兴起了葬花的念头。

于是黛玉“肩上担着花锄,花锄上挂着纱囊,手内拿着花帚”,把花瓣都掃了起来,葬在花丘香冢之内。她认为自己一生孤洁,死后亦不许他人玷污,因此把自己比作花儿,她想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因此就不如堆成香冢先行“自葬”。她说:“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金钱葬礼

不管躯体埋葬在泥土里,或落花埋葬在香丘内,都会引起哀思。在当今人慾横流纸醉金迷的社会里,几许知识分子、高层人士,不知珍惜羽翼,硬是把自己的理想、道德、正义、名誉,都悉数“埋葬”在金钱里面,为了金钱不惜卑恭屈节。这种“金钱葬礼”,不单止可哀,实是可嗤可鄙了!

而今隐形的“小三” 当道,男士一旦把持不住就会被埋葬在脂粉丛中。历史上有一“葬事”,那是英雄如吳王夫差亦被美色所迷,埋葬在西施的温柔冢内。温柔乡是英雄冢,英雄呵,慎防这等“埋葬”!

10/11/2013

敲梦痴言:后悔到而今

敲梦痴言:后悔到而今

南洋商报副刊. 商余. 文学
2013-10-10


在1970至80年代中期,非土著学生不管成绩如何优秀,想在仅有的3几间大学“挤”得一个学额,几乎等于蜀道之难!想到自己儿子中学毕业后亦将面对同样困境,于是把心一横就“及早”将他送去英国念中学。


我非富裕之人,当时夫妇胼手胝足,想方设法让儿子到国外去读书,不外是希望他在外国中学毕业后就能顺利升入大学,免得留在祖国,到时无法“挤”得一个学额。


远离家乡求学

当时儿子仅14岁我就把他送到外国去念中学。这个决定,使我一直后悔到而今。原因是一个14岁的孩子,还十分需要家长的关怀及爱护,然而却在此时远离家乡,被送到10万8千里外的异乡求学,使我夫妇无法给他家庭的温暖,无法时刻彼此亲炙,无法陪着他成长,因而使儿子过早失去天倫之爱,这能不使我一直后悔到而今吗?


儿子飞抵英国后,他写了一稿《去年两季秋与冬》投到当时大马作协的《写作人季刊》发表。那时他15岁,想来这该是大马作协刊物迄今最年少的作者吧:


“在机场,母亲吩咐叮咛。父亲在训话,字字皆真。姐姐温柔眼神在凝望着,扣人心弦。忽然想起《红楼梦》里贾宝玉在雪地上披件大红裘向贾政告别。呵,那时贾宝玉是出家了,我呢?也将是个‘出家人’吧?


我吻别母亲,母亲顿时哭了。那是好久沒有的事呀!但人世间舐犊情深,也在此刻了。我沒有哭,真的。我在咀咒着我的铁石心肠。


飞机上灯黯黯的,只剩下我和几位乘客。忽然间孤独的感觉涌上心头,忽然间某种情绪像海浪般在心中翻腾着,忽然间眼泪像断线珠般不停的滾下面颊。口里喃喃:‘呵,呵,家乡,……不道离情正苦……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呵,呵,父亲、母亲。’


那是乡愁,来得好快好快好快好快!


任由珠泪滾落面颊。思想不再集中,游丝般,父亲母亲姐姐妹妹的脸庞在脑中一一掠过。抓住它,抓住那个思想,我在叫我自己。抓住那个画面,别放开,别放手,它能带你回家。”


这些文段读来叫人唏吁肠断!


读了儿子发表的文章,我告诉自己,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绝不会让他这么早离开我们独身去过异乡生活!

10/03/2013

敲梦痴言:不会轻饶我

             敲梦痴言:不会轻饶我              

南洋商报副刊. 商余. 文学
2013-10-03


我当教员时有很多值得缅怀的趣事,而离开杏坛从事建筑后,可以缅怀的趣事也不少。教书时我对着课室的黑板,建筑时我对着工地的模板。两行职业可说一文一武,性质的差异何止相去1万8千里?


粉笔既丢下,日夕对着石屎搅,文事理应荒疏,可是文友却还一直把我当作“半日闲”的老师,就是不肯放过我,不时致电到工地要我写诗或和诗。有时虽然忙着赶工,但诗瘾一被文友撩拨起,就会不顾一切,马上撕下一角洋灰袋作纸,在隆隆的石屎搅声中写起诗来,此中乐趣不知又有多少人尝过呢?记得当时我有一首工地诗是这样写的:

已弃儒巾归市海,偏偏不放老江郎。
每逢笺侣催诗急,却遇工场赶作忙。

石屎机边敲险韵,洋灰袋上录芜章。
此中滋味曾谁晓?苦乐相参我自尝。



1982年,我公司承建“霹雳菜业公会”大厦。由于公会会址在怡保市中心的戏院街,邻近怡保总菜市场,是车辆及人潮都十分繁忙的地点,因此我特别向市议会租用了工地的后巷,作为置放石屎搅等建筑器材的专用地,以免阻碍繁忙的交通秩序。

气冲冲找人算账

开工前两日,公司早在后巷“挂牌”,标明此处是“专用地,车辆不得停放”。怎料开工那天早上,竟有一辆马赛地轿车泊放在我们的专用地上。当石屎搅等器材运抵时却无法置放,而经过差不多1小时却还沒法找到该马赛地的车主。于是我只好偕同5、6位工友,把该马赛地轿车整辆抬起,移放到街口另一拐角处。当我们想到车主回来找不到车子的徬徨窘态时,大家都相对露出会心的微笑。


当工程建到二楼,一位工人在砌砖墙时,不小心将一砖块弄跌到隔壁店的天井去。当时一位妇人正在天井处煮咖哩,而砖块就刚巧击中了煮咖哩的锅子,不但锅子被击破,咖哩还溅了妇人一身。该妇拿了一支锅铲,怒气冲冲跑到工地找我算账,向我挥舞着锅铲开口就是大罵,说是不会轻饶我。


但错过总在我这一方,都怪自己事前疏于做足安全措施,心想沒有击中妇人已是徼天之幸。经过一番周章赔罪,议好赔偿该妇一身衣著,赔偿新锅子,当晚再到酒楼请一席赔罪酒,事情才总算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