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文重貼之
借 對 (六)
“借對”是律聯中一種較為特別的對仗方式或方法。所謂借對,有時候,字在句中的意義對起來本不甚工,但那字另有一個意義卻恰和並行句中相當的字成為頗工或極工的對仗,這就叫做“借對”。
自 勉
廢酒從來未廢詩,毛錐楮硯伴時移。
筆花欲出姚黃色,墨韻偏無李白姿。
怎得高山飄逸籟,好凌下里俗庸詞。
因知鐵杵須勤琢,磨化成針黹錦絲。
註:
(1)毛錐楮硯:毛錐,筆的代稱。楮,落葉喬木,樹皮是製造桑皮紙和宣紙的原料,紙的代稱。毛錐楮硯,指筆、紙、墨、硯。
(2)頷聯:姚黃,花名,即牡丹,千葉黃花,出於民間姚氏家。姚黄為北宋洛陽牡丹的極品。本詩頷聯以“姚黃”對“李白”。“姚黃”是花名,“李白”是人名,本不能屬對。但本詩以律聯中一種較為特別的對仗方式“借對法”,
將“李白”轉化為“白色的李花”,與“黃色的姚牡丹” 屬對,於是就構成“花名 + 顏色”的工對了。
(3)白雪、下里:《白雪》是戰國時期楚國的高雅歌曲,後用以泛指高格調的詩歌。《下里》是戰國時代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俚俗歌曲,後用來指非常俗的、很一般的詩歌。
(4)籟:本指孔洞所發出來的聲音,後泛指所有的聲音。
(5)黹:刺繡。
我祇是停止了飲酒卻沒有停止寫詩,筆紙墨硯還是陪伴著我過日子。我想用生花之筆描寫牡丹的艷色,但卻無法寫出李白那種韻味來。怎麼才創作出《高山流水》般高格調的作品,好來擺脫《下里巴人》那般庸俗的詞調。因此我知道自己這根生銹鐵杵還須勤加磨淬,好得把它磨成針來穿上錦絲刺繡出美麗的花紋。
2021-11-12 於美國德州翦茗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