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2017

汉诗的马华文学定位








汉诗的马华文学定位

【德州寄简】 :徐持庆
南洋商报副刊·商余·文学 2017-08-16


一般人把中国本土以外的旧体诗称作“汉诗”,是指用汉语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

“马华文学”这个称谓,经过长期的约定俗成,是指“马来亚/马来西亚华文文学”。

论者对“汉诗的马华文学定位”,一直来都争论不断,甚至不把大马作者创作的汉诗归类入马华文学主流。

有论者认为,大马古典诗作者所写的汉诗,纯是中国经验的情感表述,无法反映出大马的“在地意识/在地感性”。

如果一味以地域限制来作评审标准,强调坚持要有在地的辞汇才是马华文学则是偏颇之见。个人认为诗人怎样去驾驭词汇,怎样运用艺术技巧去呈现作品才是最重要的。侭管诗作或带有中华母体传统的胎记,只要是采用华文创作,内容言之有物,就不应画地为限,否定其为马华文学的定位。

又有人指出,汉诗用典言事,即使是处在马华主体创作的位置上,也将因典故而被纳入中国传统的体脉中,进而成了中国传统文学的一部份。

但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林立副教授在《翦茗墨痕》诗集序中却指出:“或谓丈人定居南洋,而所作多援中夏故实,与本土意识相去甚远,此亦皮相之见焉。前人用典,类多借古讽今,苟执其原意,而不谙所喻,则与刻舟求剑何异?况大马华人文化为当局所压制,旧体之写作,与乎典实之用,益能凸显华人独特之身份意识与坚守传统文化之决心,岂可谓无时代之意义乎?”

为方便行文,举出我日前写的一首律诗:

游目唏嘘旧梓桑,桃津今日尽疽疮。
国财视己搜盈腹,社稷成墟痛断肠。
陌上何余香稻粒?民间只剩臭皮囊。
书生有志空携剑,精卫难填任海沧。

(游目旧日家乡,不胜唏嘘,昔日生活安逸的居处而今满目疮痍。有人把国家的资财视为己有,搜刮而中饱私腹,使国家残破令人痛心。坊间已无余粒,人民只剩臭皮囊了。书生空有雄心,但却难以发围,像精卫填海徒劳无功,只得让大海继续污暗、冰冷严寒。)

上诗虽然用了很多汉诗的传统语汇及典故,但内容所表达的全是大马当前的社会状况,人民心声,你怎可以说它“纯是中国经验的情感表述,无法反映出大马的‘在地意识/在地感性’”而否定它的“马华文学定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