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1/2017

空攜劍



空攜劍

游目唏噓舊梓,桃津今日盡疽瘡。
國財視己搜盈腹,社稷成墟痛斷腸。
陌上何餘香稻粒?民間衹剩臭皮囊。
書生有志空攜劍,精衛難填任海滄。

註:
(1)梓桑:《詩·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謂家鄉的桑樹、梓樹是父母種的,對它要有敬意。後因以“梓桑”代指故鄉或父老鄉親。

(2)桃津:即桃花源。晉陶潛《桃花源記》謂秦時避亂者居住在桃花源,他們在其間怡然自樂,是一個生活安逸的好地方。

(3)香稻粒:杜甫《秋興八首》其八:“香稻啄餘鸚鵡粒”,指香稻富足,難以被鸚鵡的尖喙吃盡。杜甫這句詩是寫唐朝開元天寶的盛世人民生活富足,稻米多得人吃不完。連鸚鵡都啄吃不了。

(4)攜劍:比喻意興勃發,豪情萬丈的氣概,做好準備蓄勢待發,以面對艱難的挑戰。

(5)精衛:《山海經·北山經》中說,上古炎帝的女兒淹死在東海,靈魂化為精衛鳥,天天銜西山的樹枝和小石頭投入東海,誓把東海填平。後用“精衛填海”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險,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亦喻徒勞無功。


(6)滄:暗綠色。也指寒,冷。

游目四顧舊日家鄉,使我不勝唏噓,昔日生活富足安逸的居處而今滿目瘡痍。有人把國家的資財看作是屬於一己私有的,因此任意搜刮,中飽私腹,使國家變成殘破的廢墟,這情況令人痛斷肝腸。田間已無餘粒,人民衹剩一副臭皮囊了。書生空有萬丈豪情,但環境卻難以讓他有所作為,一切都有如“精衛填海”,徒勞無功,無奈衹得讓大海繼續污暗,繼續冰冷嚴寒。

二零一七年八月一日於美國德州
--------------------------------------------------------------

    今天曾和诗友论及:

    「陌上何餘香稻粒」一句,沒看註解的读者相信可能只理解此句为「田间已无稻粒」,指人民生活已困窘,几乎连饭也没得吃的表面意思。

    请问又有多少人能在「田间已无稻粒,人民生活已困窘」这个直接解读层面外,还更能理解到作者要“暗喻”「大马从前也是有过像唐朝開元天寶的盛世、人民生活富足」那个层面的意思呢?因为这样的读者起码要读过杜甫的《秋兴八首》(其八),又要知道杜甫此句所说的唐朝開元天寶的历史背景呀。难怪周子善词长说:「那就要看个人的学养,理解力和对典故的知识而定」了。

    不看注解,岂非辜负作者的一番笔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