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2012

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讲座:古典诗词创作与艺术人生

clip_image002

古典诗词创作与艺术人生

clip_image004

主讲人 徐持庆先生

2012年3月28日(星期三),马来西亚著名古典诗词创作人——徐持庆先生应邀前来拉曼大学金宝总校主讲“古典诗词创作与艺术人生”,落英缤纷,古典新唱,分享瀚泳传统文学之心得。此项讲座由拉曼大学中华研究中心(汉学组)与中文系联办,旨于提高本校师生对古典诗词的认识、推广本校师生对诗词创作的兴趣、促进诗词创作者与研究者的交流。讲座主持人为拉曼大学中文系余曆雄老师。

讲座伊始,主办单位播放一部特别制作的短片,通过一系列特选的主题照与生活照,配以诗情画意的旁白,精心构筑徐持庆先生丰富多姿的治学历程与艺术人生。徐先生为拉曼大学中文系校友,中国暨南大学文学硕士,长期从事古典诗词研究工作,尤其是二十世纪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古典诗词作家与诗社研究,《新加坡国宝诗人潘受》即其享誉中华学术界的标志性成果。徐先生幼承庭训,根基扎实,少年时期即已投身古典诗词创作,五十以后更是诗兴逸飞,雅韵绕梁,下笔浑成,竟有诗作千馀首,先后选刊为《敲梦轩诗稿》一、二、三辑。据初步估计,马来西亚古典诗词作品约万馀首,而徐先生独占十一,堪称马华文学之奇葩,誉之“马来西亚‘国宝’诗人”,亦当之无愧。

短片之后,即进入余曆雄老师导读《新加坡国宝诗人潘受》的环节。余老师首先引述其导师之言:研究古典文学,不能只是懂得古典文学研究,还必须懂得古典文学创作,才能真正体会诗人的生活,才能真正感受诗人的情感,才能算是真正懂得古典文学。徐持庆先生即是兼具古典文学研究与古典文学创作的“奇人”。余老师从五个方面进行简介:一、结构:此书近二十万字,分上下两编,上编四章,探讨潘受生平事迹及其诗歌创作环境、内容分类与艺术特色;下编选注潘受诗歌六十首,此为当今首家注本,其注释与语解颇有助于读者对潘受事迹与诗歌创作关系之理解。二、内容:潘受在新加坡和东南亚享有极高的声誉,毕生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与华文教育,作者结合潘受的丰富人生,对其诗歌创作进行全景式的透视、分析和评价,皆具深度与广度;书末附有潘受生平年表与墨迹、照片,弥足珍贵。三、特色:此书通过对潘受创作心态和诗体形态的论析,探求海外华人的文化心理与文化生存状态,揭示新、马区域性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的联系,发掘古典诗歌的现代意义,拓宽古典文学研究的视野和领域。四、潘受诗歌举例解说。五、徐先生学成归来,撰写一首七绝《还乡偶书》遥寄导师赵维江教授,赵教授随即和诗三首,既展示诗意盛浓的师生情谊,也彰显造诣深厚的汉学基础。

clip_image006

《新加坡国宝诗人潘受》与《敲梦轩诗稿》书影

在正式主讲的环节,徐持庆先生为此准备了十六页的讲义,主要分为“格律与诗趣”和“诗路历程”两个部分。徐先生首先讲解古典体诗词的基本概念。所谓“古典体诗”即指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绝句、律诗)。近体诗,是唐代相对于古体诗而命名的一种诗体,从先秦到南朝都算是“古”,从《诗经》到庾信诗都是“古诗”。唐人的这种说法,一直沿用至今。“诗韵”是古典体诗的基本要素,一般使用一百零六韵的平水韵。古典体诗的学习与创作并不难,难的是要写出好的古典体诗,最大的难题是格律的运用,其中对“入声”字的掌握是一大关键。徐先生特别推荐参阅清人汤文璐编著的《诗韵合璧》,此工具书将能协助提高初学者对诗词格律的认识,只要掌握了这门基本功,“信手拈来遂成诗”就再也不是梦了。

徐先生也提到“古典体词”的基本概念。盛唐时期,“词”从诗体中分化出来,北宋初期始成独立的文学样式,或称曲子、曲子词、乐府、近体乐府、长短句、诗馀等异名,迄于南宋中期始定名为“词”,但其异名仍受广泛使用。明人顾从敬根据宋人何士信《草堂诗馀》篇目而编选的《类编草堂诗馀》,将词体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此说大致可据。龙榆生编著的《唐宋词格律》,则是今人学词作词的入门工具书。

徐先生认为,古典诗词虽为两种不同的文体,但两者是能够相通的,高明的作者往往能巧妙地把诗改成长短句的词。相传乾隆皇曾命纪晓岚题扇,纪晓岚原欲题写王之涣《凉州词》一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但第一句却漏写一个“间”,纪晓岚赶忙戏称是作词,曰:“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因此避过了乾隆皇的责罪。此外,同样有人将杜牧《清明》一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改成一首长短句的词,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样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大家在学习古典诗词之馀,不妨也尝试这方面的练习。

clip_image008

本校师生六十馀人出席聆听精彩的文学讲座

徐先生随即与大家分享其“诗路历程”的趣事。徐先生谦称自己的古典诗词创作纯粹是自娱娱人的赏心乐事,从没想过会被冠上“诗人”之名。在徐先生的回忆中,屡次遭遇被迫“即席作诗”之窘境,而在这些既惊险又刺激的经验中,往往能够激发一些崭新的观点,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运气”。徐先生笑称,除了“才气”,“运气”也是写诗的必备条件之一,而且庆幸自己颇有“运气”,始能成功化解多次“即席作诗”的险情。例如,2005年在广州暨南大学进修时,忽有同门雅集叙旧,酒酣之际,醉醒之间,徐先生奉命为导师赵教授赋诗助兴,当时乘着酒意吟哦,即席骤得三句,曰:“蒙邀叙旧乐盈盈,感我师尊万斛情,幸拜元词河北赵”,但第四句却久久续吟不得,心情忐忑,正准备放弃之际,突然灵光一闪,脱口吟出“等随宋学洛阳程”。徐先生的“幸拜元词河北赵”与“等随宋学洛阳程”二句,对仗严谨工整,今典呼应古典,遂成师门美谈,真可谓“妙手之得”!

再如,2006年7月的硕士毕业典礼前夕,广州南方电视台约访,节目拍摄期间,主持人“脱稿”要求徐先生在镜头前即席吟诗,因事出突然,毫无准备,徐先生只好硬着头皮,随即口占一绝,曰:“南方卫视访书痴,三载黉宫感赵师。此后壶觞茶榻畔,更谁相与论诗词。”吟毕,导师赵教授满怀欣喜,曰:“太难为你了!”所谓“口占”,亦是创作活动中的一个名词,指不用起草而随口成文,后多指当场作诗,亦即“即席题诗”之谓也。

又如,2007年8月徐先生与诗友到绍兴作“文学之旅”,参观中外闻名的“兰亭修禊,曲水流觞”的会稽兰亭。杜甫《丽人行》诗句有云,“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其热闹情景可想而知。当时曲水之畔景色秀丽,满是游客,徐先生一行人不知是何事故,遂趋前凑个热闹,而见眼前曲水中有酒觞漂来,徐先生一时兴起,举觞而尽,不料即有晋服女子来曰:“觞既尽,请题诗。”原来这是绍兴旅游局为了增添游客兴趣,雅化景点,仿效“曲水流觞”之例,饮者赋诗。徐先生遂又被逼即席吟诗。由于时间紧迫,徐先生只好以一首绝诗“矇混”,曰:“羲之稧帖书中圣,千古毫端仰典型。昔日流觞吾不在,今时黄酒饮兰亭。”徐先生当时以南海粤语吟诵,还博得当场游客的击掌鼓励!

一席讲座之中,数十年工夫,徐先生侃侃而谈,往事轶趣,精彩纷呈,赢得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

余老师在总结时称,一般人的情况是“人生七十古来稀”,徐先生则是“人生七十才开始”。现代人写文章的情况往往是“小论文,一小抄;大论文,一大抄”,毫无新意。徐先生结合了努力、才气与运气等因素,无论是在事业、诗词或学术方面皆充满创意,勇于求新,这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艺术人生”之精神。

最后,余老师仿效前例,“脱稿”请求徐先生为今天的讲座“即席口占”,现场观众也纷纷鼓掌喝彩,满怀期待徐先生的妙手之作。徐先生谦让再三,沉思片刻,援笔挥就,曰:

母校讲座应邀即席口占

师妹师兄聚一堂,更欣拉曼溢诗香。

今朝何幸能回馈,献丑私衷感愧惶。

徐先生的即席口占,为当天的讲座画上圆满的句点。余老师也特别感谢徐先生盛情赠送《敲梦轩诗稿》(一辑)给每一位出席讲座的观众,让在座的每一位都能深刻感受一场丰收的文学盛宴,并等候下一季的花期之约。

clip_image010

蔡哲茜、余曆雄师、徐夫人、徐持庆先生、何启良教授、李树枝师、林良娥师、陈明彪师

(叶浚琪、曾籽发 报道/ 李殷乐摄影)

2012-04-06

1 則留言:

Blogger 說...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