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2012

敲梦痴言:椿萱颂

敲梦痴言_徐持庆

椿萱颂这是笔者2011年月日发表在南洋商报商余版的一篇文章


敲梦痴言:椿萱颂
徐持庆
商余2011-12-23 13:20

今日挈内人、子女及孙儿同返原籍南海华涌村故里,好让儿孙辈认识他们父祖辈曾生活过的故乡面貌,并给他们讲述及体会当年原乡的作息情形。

想到当年和双亲一起回乡,而现在却是作为父亲的自己带着儿女回来,可双亲却已故去。因此每次回乡,总是想起双亲,内心弥漫着一股莫名的感触!


和霭慈祥大好人

父亲在我们一家人、甚至邻里乡亲眼中都是一位和霭慈祥、极具爱心的大好人!缅怀父亲在世时,我们父子关系十分亲爱,感情异常融洽。他对我慈爱时,我们的关系亦父亦子,他给我传经授业时,我们的关系亦师亦友。我们一起谈文艺、论诗词;当我搞文艺活动时,他为我谋略,给我鼓励,这时我们的关系又好像一起上战场的战友。我一直都满足与陶醉于这种父子关系,并常在人前引以为傲、为荣!


子欲养而亲不待

家父高风亮节,尽忠职守地工作了一辈子,然而并不富有,并未如相传东汉太守李衡般种了一千株甘橘遗留给儿子,使儿子日后生活无忧;但却教授了我一些古籍,留给了我传统经典的知识,丰富了我的学养。可惜家父已离世,恨我再也未能像春秋时的孝子季路般侍奉他;只能徒然像皋鱼般泣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写了一诗悼念父亲:

欲养今何在?凄然祭碧虚!
思亲怀季路,为子泣皋鱼。
虽未遗千橘,曾经课四书。
仪容常梦里,魂尚绕庭除。

家慈是一位传统的主馈妇人。由于家境并不富裕,母亲对家庭开支“步步为营”,总能在量入为出的关口下度日。她异常克己,总把好的留给子女,使我们能在温饱的环境下用心求学。


知悭识俭

母亲知悭识俭,甚至连蚝油也舍不得买,她认为酱油和盐就足以代替“昂贵”的蚝油了。但对乡下贫苦的邻里,她会毫不吝地送些鸡旦之类或些许财物接济他们。没有母亲的克勤克俭,我们就不可能有今日的正常长成。在母亲忌辰祭祀时,我虽然没有潘岳擅写哀诔之文的绝丽辞藻,但仍为她写了一首祭诗:

韶光匝转未留痕,每恸难求再定昏。
堂上唤儿声已杳,簟中期梦爱重温。
纵呈妙笔潘郎诔,不返黄泉孟母魂。
无奈百般唯一祭,青蚨白酒赎亲恩。

(寄自南海华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