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9/2025
茶香詩韻
6/27/2025
奉和許烈邦詩家《向敲夢軒軒主賀壽》佳玉
奉和許烈邦詩家《向敲夢軒軒主賀壽》佳玉
處世音姿早斂藏,久將錐穎鎖兜囊。
但求胸臆舒兼暢,那管名聲晦抑彰?
耄耋未愁冬日短,桑榆猶覺夏天長。
心存物外思莊哲,不敢忘形趾氣揚。
註:
(1)錐穎:錐,錐子。穎,錐子的尖端。錐穎,指最尖銳鋒鋩的部分。
(2)頸聯:冬日短、夏天長:冬季日間時間短,夏天白晝時間長。此頸聯暗含李商隱《晚晴》詩 “ 人間重晚晴 ” 之句意。
(3)桑榆:古代常有日落時陽光照射在桑榆樹梢的描寫,因此借指日暮;也比喻人的晚年。
處世的言談舉止早已收斂隱藏,長久以來經將鋒鋩鎖藏在包裹裏了。但求胸次舒適寬暢,那管名聲被埋没或是顯揚?雖然八九十歲並未擔心過生命將盡,晚年光景還感到過得猶如盛夏般熱烈充實。一心嚮往莊周不被外物誘惑和束縛的哲理,未敢得意忘形趾高氣揚。
二零二五年六月二十四日 於怡保敲夢軒
附許烈邦詩家《向敲夢軒軒主賀壽》元玉
八五壽星鋒未藏,軒中敲夢繫吟囊。
典多首首皆稱好,言簡絲絲可表彰。
鶴算千年詩永伴,松齡不老福綿長。
低眉棄逐浮名影,東海南山意氣揚。
6/25/2025
八五自壽 (其二)
八五自壽
(其二)
春風嘗沐邵平瓜,
廿載西賓粉筆涯。
賺過市廛蝸角利,
曾看屋業鏡中花。
兩三知己談衷悃,
八五塵寰老歲華。
悟世而今如梵衲,
不須披體仗袈裟。
註:
(1)邵平瓜:邵平者,秦東陵侯。秦破,為布衣,家貧,種瓜於長安城東,瓜味鮮美,皮有五色,為人讚頌,世稱“邵平瓜”。典見《史記·蕭相國世家》。此處“邵平瓜”喻傑出的人才。
(2)梵衲:僧侣、僧徒的代稱。
我年輕時曾春風化雨般培育了不少傑出的學子,教書育人二十載以粉筆為伴。後來投身商場圖一點微薄利潤,也曾從事房地產商業卻如鏡中花般轉眼成空。尚幸還有兩三知音可以暢談心事,八十五歲了歷過紅塵風波年齡已然老大。如今對世事沉浮總算有所覺悟因此已似出家僧人般的通透豁達,祗求內心淡泊寧靜就無需再像僧人般披上袈裟了。
二零二五年六月二十三日 於怡保敲夢軒
6/23/2025
八五自壽 (其一)
6/20/2025
賦賀詩潮吟社於砂拉越古晉舉辦詩總乙巳中秋全国诗人雅集 (三) 詞 《诗声雅韵响犀乡》· 寄调《浪淘沙》
賦賀詩潮吟社於砂拉越古晉舉辦詩總乙巳中秋全国诗人雅集
(三)
詞
《诗声雅韵响犀乡》· 寄调《浪淘沙》
把盞醉寅天,曾記當年,鵝江雅集把詩聯。轉瞬時光如電閃,往事如煙。
古晉奏清弦,韶樂纏綿,愧無郢曲和尊牋。步履踉蹌難遠邁,未許陪筵。
註:
(1)寅天:凌晨三至五点的時分。
(2)韶樂:韶樂是古代雅樂的一種,相傳是舜時創作的,被孔子認為非常美好,後來就用來比喻非常美好的樂曲或詩章。
(3)郢曲:高雅的詩作。郢是楚國國都,郢地的樂曲風格優美,因此後來人們用“郢曲”來形容高雅、優美的作品。
我們舉杯暢飲到凌晨三四點時分,當年的情景尚清楚記得,也未忘記當年在鵝江雅集一起聯詩的時光。可惜歲月如閃電般迅疾一晃而過,許多美好的往事如今早已像煙霧般消散了。
真羨慕你們古晉雅集的詩詞美得像撫琴發出清亮的樂音一般,奏出纏綿如舜樂般優美的音韻,但我卻自愧沒能寫出高雅的詩章來奉酬你們。如今我年事已高步履歪斜不穩難以遠行赴約,未能與你們共襄雅集詩筵。
二零二五年五月十五日 於怡保敲夢軒翦茗齋
6/18/2025
賦賀詩潮吟社於砂拉越古晉舉辦詩總乙巳中秋全国诗人雅集 (二) 七律
賦賀詩潮吟社於砂拉越古晉舉辦詩總乙巳中秋全国诗人雅集
(二)
七律
犀鄉今夕滿襜帷,
詩社芳塵此會師。
遙想砂河操雅集,
猶如曲水泛流卮。
毛錐灑墨驚騷客,
佳玉陳珠出硯池。
卻惜蹣跚行不便,
未能參與訴襟期。
註:
(1)犀鄉:馬來西亞砂拉越擁有“犀鳥之鄉”的美譽。
(2)襜帷:車上四周的帷帳;借指車駕。
(3)芳塵:指美好的風氣、聲譽、名賢的蹤跡。
(4)砂河:指古晉。砂拉越河為流經古晋的主要河流。
(5)襟期:襟懷、志趣。
砂拉越今夕車駕遙臨,大馬詩社名賢會集。遙想砂拉越河岸的古晋操辦雅集,彷似當日蘭亭的曲水流觴。灑墨寫出的都足以震驚在座騷客,硯池瀋墨定必珠玉紛陳。卻惜步履蹣跚行動不便,我未能參與雅集盛會跟大家共訴襟期。
二零二五年五月十五日 於怡保敲夢軒翦茗齋
6/16/2025
賦賀詩潮吟社於砂拉越古晉舉辦詩總乙巳中秋全国诗人雅集 (一) 序
賦賀詩潮吟社於砂拉越古晉舉辦詩總乙巳中秋全国诗人雅集
(一)
序
節屆中秋,年逢乙巳。人間萬戶團圓,天上一蟾皓燦。大馬芳塵,襜帷穿梭古晉。貓城碩彥,班荊夾道犀鄉。應雅集而遙臨,款騷朋其遠至。四美今宵兼具,二難當席齊並。朗月臨窗,光輝滿席。中宵聯句,興徹九天。若蘭亭浮曲水,彷金谷罰吟杯。詩懷湧湧,傾陸機之詞海。酒味醇醇,醉劉伶之瓦砵。盡遣雅懷,遄飛逸興。詞吟一闋,追李白之遺風。墨灑片縑,勝張旭之狂草。夜色雖闌,詩興尚盛。獨惜步履蹣跚,難陪筵席。又慚毛錐拙陋,忝賦賀牋。尚期諸君筆健,更祝群彥體安。臨風懷想,不盡依依!
註:
(1)芳塵:指美好的風氣、聲譽、名賢的蹤跡。
(2)襜帷:車上四周的帷帳;借指車駕。
(3)貓城、犀鄉:貓城,指古晉(Kuching)。Kuching,在馬來語指“貓”。犀鄉,馬來西亞砂拉越擁有“犀鳥之鄉”的美譽。
(4)班荊夾道:班,佈置。荊,楚地出產的木材。班荊,把荊條鋪在地上。相傳伍舉和聲子在鄭國野外相遇,把荊條鋪在地上,一起坐下吃東西,並談回楚國的事。典出《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後形容朋友在途中相遇,互敘舊情。
(5)四美、二難:四美指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二難指賢主、嘉賓。唐代王勃《滕王閣序》:“四美具,二難並”。
(6)蘭亭浮曲水:晉代王羲之邀集友人在浙江會稽山的蘭亭舉行修禊雅集。當時文人墨客坐於潺潺流波之曲水邊,一人置盛滿酒的杯子於上流浮杯順流而下,酒杯止於某人面前即取而飲之。
(7)金谷罰吟杯:此典原意是講晉代石崇於金谷園宴請賓客,賦詩不成者罰酒三斗的故事。
(8)陸機之詞海:典出“陸海潘江”,以江海之浩瀚比喻晉朝文學家潘岳和陸機才華橫溢。南朝·梁·鍾嶸《詩品》:“余常言陸才如海,潘才如江。”
(9)劉伶:晉人,竹林七賢之一,以縱酒放誕而聞名。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頌》。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而隨之,謂曰:“死便埋我。”妻囑彼戒酒,伶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
(10)張旭:唐朝書法家,工於狂草,有“草聖”之稱。杜甫在《八仙歌》中寫道:“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時值中秋佳節,恰逢乙巳之年。人間千家萬戶共慶團圓,天上掛着一輪皎潔燦爛的明月。大馬詩壇名賢,車駕穿梭古晉。古晉的碩彥,夾道相迎來訪的詩人。詩人們因應雅集遠道而來,賢主熱情款待遠至的騷朋。今宵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美兼具,賢主、嘉賓當席並排在一起。明月當窗,皎潔如銀;光輝照耀席間,清輝滿室。夜半聯句,詩興高昂直衝霄漢。這情境彷彿蘭亭修禊之日,曲水流觴;又如金谷園宴,詩興未至則罰酒三斗。眾人詩懷湧動,如陸機詞海傾瀉而出;杯中美酒濃郁芳醇,令人醉得如劉伶般豪放不羈。詩思如飛,意興如馳;吟出一闋佳詞,不遜李白之風骨;揮毫落墨片帛之上,勝似張旭狂草飛舞。夜色雖闌,詩興尚盛。獨惜我步履蹣跚行動不便,無法親臨現場陪伴諸君的詩筵酒席。又慚愧自己詩筆拙陋,忝賦賀牋。尚期諸君筆健,更祝群彥體安。我在此臨風對大家遐思悠悠地懷想,升起一種難以割捨的依戀之情!
二零二五年五月十五日 於怡保敲夢軒翦茗齋
6/14/2025
复诗记
复诗记
我生性疏懒,往往由于疏忽及懒散没有及时把自己写好的诗存档,这辈子因此而失去的诗作不下千百首。
记得前几年(2021年),看到周子善兄在FB上,重贴他发表于2014年12月8日的帖子:“徐子持庆以电邮传来其《读杨兄〈风雨之后有彩霞〉后,仅咏五首述怀》,读罢兴起,依韵奉和,工拙弗计也”。
周子善贴文所指我写于七年前的五首述怀原诗经已佚失,遍寻未获原稿,于是问周可存有我的五首原诗?倘有,请他再传给我。周说他也找不到了。
当时我想,上述五首述怀诗我是为杨白杨(杨文波)兄而咏的,于是便向远居澳洲的杨兄查询。经杨兄几番劳心劳力后,终于为我寻回此佚失的五首述怀原诗。
当年我写此五首述怀诗是因为看到杨白杨兄在他的墙上贴了这段文字:
“《风雨之后有彩霞》今天傍晚突然狂风暴雨,雷电交加。 我没有惊慌,欣喜刚加了泥的草地将更美了。晚餐过后,我走上露台,啊哈,天空真美! 风雨何所惧?风雨之后有彩霞。我这样想。(杨白杨。2014年12月5日)”
看了杨兄的贴文后,我随手就写了五首述怀诗:
《读杨兄〈风雨之后有彩霞〉后,谨赋五首述怀》:
其一
郊原四处响惊雷,撼向群鸦沆瀣堆。衹见满楼风束势,滂沱山雨待时催。
其二
缀枝招展转头空,欹簟三更纸透风。一枕梦回花寞寞,霖铃摇落满江红。
其三
愁绝桃花半树空,绛云瘦却怨罡风。挑灯恳尽檐前滴,莫令宵霖扫落红。
其四
寒云黯黯湧长空,石燕银蛇舞夕风。淅沥今宵愁里听,明朝何奈悼残红。
其五
如油细细灑春空,轻降无声託晚风。未待簾前相叩问,明朝奼紫衬嫣红。
2014年12月5日
失诗复得,仅以《复诗记》志之。
6/12/2025
6/11/2025
寻诗记
寻诗记
我在一九九七年出版的《敲梦轩诗稿·第一辑》序文中写有下面两段文字:
“前年,郑少如画家及张英杰词长,屡嘱余搜集前成诗稿,以作出版纪念。惜乎年代湮远,又屡搬迁,能搜得的诗作僅十之一二而已。
今年(一九九七年),怡保山城诗社主办《全球汉诗第六届研讨大会》。此国际性之会议,需款甚巨。余忝为社长及大会主席,遂与挚友兼诗社顾问郑少如画家商讨筹款之策。郑兄古道热肠,一口应允举行其个人义展,以承担大会之全部开销经费。唯郑兄订下一苛刻条件,要余必于大会举行前出版一册诗集,义展筹款之议才得首肯举行。”
我生性疏懒,由于这种性格,前此一直以来都沒有把自己写过的诗保存及整理下来。现在一旦要我印刷詩集,叫我去哪里找诗作来出版呢?
幸好我与內子恋爱时,因分处两地,婚前给她写过很多情书,当时信中写有不少诗词。于是翻箱倒箧,从情书丛中找回了不少昔日的诗作。
再者,在一九九七年前的廿多年来岁月里,我与张英杰词长的已故尊翁仙如居士常常在霹雳洞吟诗唱和,当时诗稿记得都由仙如居士收藏着。于是 便拜讬英杰兄替我在其尊翁的藏稿处,为我找出我前时写过的诗,以应出版之需。幸好英杰兄不负所讬,替我找到了不少当时写过的诗词。这样加上自己手上的一些存诗,合起来便有百余首,于是《敲梦轩诗稿·第一辑》便得以出版了。
这样的寻诗趣事,仅以《寻诗记》志之。
6/09/2025
與鄭少如道兄於敲夢軒品茗論詩
6/07/2025
隔代寻诗记趣
隔代寻诗记趣
因为要把藏书捐出去,整理书籍时,我从书橱的纸堆丛裏“意外”翻出了下面一诗:
《次陈晴山前辈咏李香兰韵》
艺坛善舞又能歌,疯靡当时一玉珂。
卿本佳人潜作谍,是非谁断此娇娥。
陈晴山先生的《咏李香兰》原诗却没有附录在我的和诗後面,其内容如何也就不得而知了。
我已忘了什麽时候写了此诗,当时又是在什麽情况之下会写这首和诗的。
记得我在怡保育才中学念初中时(1956至1958年),有一位王光国老师知道我喜欢写古诗,叫我课後去霹雳福建公会跟他们一起谈诗,也就是这个时候认识了陈晴山先生。这首和诗可能就是在那时候写的。
为了要知道陈晴山先生的原诗《咏李香兰》是怎样写的?又写于哪一年?晴山先生又是何时辞世的?我於是WhatsApp给陈晴山先生现居美国的公子陈敏华老弟去追根尋底。
获敏华老弟赐告,他尊翁晴山先生是在1960年辞世的。晴山先生的原诗《咏李香兰》如下:
多时不听卖糖歌,铁锁瑯珰响佩珂。
几许时人齐下泪,伤心似独一星娥。
至于晴山先生的原诗《咏李香兰》写作时间敏华弟台亦不甚了了,据他推测,该诗很可能写于1946年之間,因为李香蘭在1946年2月離開上海回日本。而我的和诗应当是写於1956年至1960年之间晴山先生离世前的那几年。
二零二五年五月二十日 於怡保敲梦轩
6/05/2025
6/04/2025
孤飛雲雁
孤飛雲雁
由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會於2004年出版的《馬華文學大系》,以及由新加坡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馬華文文學大系》,雖然均有收錄新馬詩歌(前者兩集,後者一集),但所選皆為“新詩”,對於“古典詩詞”竟完全付之闕如。在《馬華文學大系》出版之前,筆者曾親向編輯單位建議將古典詩詞納入詩歌卷,以呈現馬華詩壇的完整風貌,惟建議最終未被採納,古典詩詞未獲應有地位,殊為憾事。
絕句
古典如今小眾姿,
孤飛雲雁又何悲?
有人台下為觀客,
我便登場續賦詩。
律句
古典如今小眾姿,
孤飛雲雁又何悲?
風騷不識殊堪嘆,
史系辭刊實足嗤。
奚懼邊緣他冷落,
卻欣主宰自堅持。
有人台下為觀客,
我便登場續賦詩。
当年(忘了那一年)我写了此诗,就是怕"惹禍",所以才随手搁在一旁,不意此诗因整理书橱而发现夹在其中一本书內。当年既然无意发表,我看现在也就把它录下来存档算了!
-------------------------------------------
庆兄如晤:
您好。
整理故纸,常有稀有文物出土,颇有考究价值。
孤飞云雁悲叹之余,仍只影续航,其志可嘉,点赞。
其实,从马新搜集资料编辑大系之时,直至现在,两地仍有不少水准极高的古典诗作。
主编不接受古诗入系,我认为是一种强烈的排斥心态,宁愿喝几桶白开水,也不愿品尝半杯醇厚烈茅台;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小组委员根本看不懂古诗,也瞧不起古诗,以为七律七绝,只不过是一些“七字句”。
须知古诗词只是诗歌的不同形式,选登古诗词,并不显示编委食古不化;排斥古诗词,却显示编委心胸狭窄。当然,我也不主张把那一种“七字句”收集在内。
《孤飞云雁》是有感而发之作,先是七律,后有所忌,即简为七绝。诗成气已消,加上不想与无知者纠缠,就置之高阁,然后忘掉。
有谓“诗以言志”,其中律句比绝句更显决心与气概;绝句仅只叹息,然后表明结果。
发表旧作以记旧事,有何不妥?即使蚊蝇来扰,金刚之身,已百毒不侵。何惧?
6/02/2025
同窗月夜聚山城 (山城詩社2025年06月詩課)
同窗月夜聚山城
(山城詩社2025年06月詩課)
幾許因緣幾世修,修來福分與同舟。
凋如秋草傷遲暮,消若春冰嘆早漚。
鬢畔縱教添鵠髪,社中常聚侶鷗儔。
山城珍惜芸窗誼,燈火人間話舊遊。
註:
(1)漚:指水上的泡沫。經常被用來比喻生命短暫如同水中的泡沫,很快就會消散。
不知經歷了多少世的因緣修行,才能有今生這段福分讓我們一起並肩前行。人生很容易如秋草般枯萎讓人為暮年而傷感,人生也如春冰般很容易消融令人對生命易逝而感嘆。因此盡管歲月不饒人鬢邊早已添了白髮,詩社中的詞侶吟鷗就應時時相聚聯絡情誼。在山城中的我們應格外珍惜相聚的情誼,好在人間燈火的月下暢談舊日把袂同遊的美好時光。
二零二五年五月二十七日 於怡保敲夢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