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大马的文學创作不易引起普罗大众的普遍注意及欣赏;而古典汉诗创作就更加不为大众注视与接受了,它在大马的文事创作基础上甚至找不到一个自己应有的座标点。
通观的整体看法是,古典汉诗作品以文言出之,词彙较为诲涩深奧,很难令本地华文程度日益低落的读者接受及共鸣,而流于“小众文学”。
既然—般人对古典汉诗作品的欣賞有潜意识的抗拒,难起共鸣,学术界、大马诗总及各地诗社就应该谋求对策,以取得读者对传统古典汉诗的共鸣为最大的活动鵠的。关于寻找这方面的办法我有一些愚见:
(1)在政府方面,极力争取政府对诗社举办的各项活动给予肯定与经济上的支持。
(2)在教育机构方面,应把诗词创作引进大专院校,坚决把学子引进诗苑,好让诗词的花朵开遍校园。要求校方对诗词教学与诗词活动给予坚定的支持,同时积极培训师资对古典汉诗的鉴赏与创作能力。把诗词列为中文系修读古典文学的本科生必修科,传授诗词创作的格律与方法,并需提呈诗词创作作业,修毕给予学分。
(3)在诗社方面,应为社会大众开办诗词创作研究班及习写诗课,出版诗词定期刊物,定期邀请名家主持诗词讲座,主办诗词创作比赛,举办诗人雅集,协助或赞助诗词作者出版专集。
(4)在个人方面,古典诗词写作者合应自重,避免撰述过量酬酢阿谀之辞、不写恶俗靡滥之语,所写作品务要言求有物,句必铿锵来改变读者厌弃鄙薄的观念。创作題材方面,除对个人的情感与际遇述作外,应更多地触及对国家的关爱,对国事的评指,对政治的期盼,对吏治的针砭,对人民生活的关怀。更重要的一点是升华自我,苦研韵律,勤修经卷,淬炼字句。
中华古典诗词是华裔的文学瑰宝,是一种具有美感特质的文学作品,我们有责任使它薪传下去。那么就让我们共同努力,同筹共策,希望有朝一日古典汉诗得以普及并取得读者的共鸣吧。诗曰:
覓策转乾坤,薪传古典根。
共鸣期有日,喚起汉诗魂。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