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2014

敲梦痴言:聪明与愚鲁

敲梦痴言:聪明与愚鲁

南洋商报副刊. 商余. 文学
2014-1-16

真正聪明的人绝不愚鲁,愚鲁的人也必不聪明;然而聪明与愚鲁之间有时只差一线,因为倘若错用聪明,就会变成“聪明反被聪明误”,那就比愚鲁更不堪了。

聪明的人智力往往比别人胜一筹,但一定要擅用聪明以收聪明之效。可惜很多聪明的人不晓得韬光养晦,处事锋芒毕现,争露头角。

更有一些自以为超人一等的“聪明人”,不学无术却到处盗名欺世,还以为自己很聪明,往往想方设法突显自己,招摇讹诈去谋求眼前的名利,令识者不齿,徒然贻笑大方尚沾沾自喜。这等聪明人,直比愚鲁更不堪了!

宋代苏东坡是一位绝顶聪明的学者,他当官时能看通时局,可惜由于太聪明而锋芒过露,跟两朝宰相王安石与司马光都无法融洽。由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引发了“烏台诗案”而险些送命。最后东坡终于察觉到“聪明误我”,他在儿子满月时写了一首小诗《洗儿戏作》:“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难得胡涂

清代郑板桥是一位深明淡泊韬光的聪明人。他通达世情却强装愚鲁,因此郑板桥常扮糊涂,更写了一幅“难得胡涂”的匾额悬在书斋,他还说:“聪明难,胡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郑板桥是一位大智若愚的聪明人。

春秋时的宁武子,在卫国卫文公时官授大夫。当时卫国势弱,宁武子用他的聪明才智助卫文公励精图治,国力转强。然而到了卫成公时,成公荒淫无道,卫国陷乱。国内有识之士及功臣或遭受迫害,或离家出走。而宁武子则周旋其间,装聋作哑扮胡涂愚昧,自保其身,以便等待时机为国効力。

《论语·公冶长》有一段文字:“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意思是说:宁武子当国君有道、政治开明时,就发挥聪明才智为国家效力。当国君无道、政治昏暗时,便装愚昧,对一切事不闻不问了。宁武子那种聪明别人能够做到,可他那种愚昧却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因此宁武子及郑板桥不但是聪明人,更是比聪明更高一个层次的大智者。

世上愚鲁的人比比皆是,聪明人不多,估计十中有一,智者更少,估计万中无一。

1 則留言:

Blogger 說...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