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2025

写唱和诗

 写唱和诗


        我很少写和韵诗。在我六、七十年的写诗日子里,所写的和韵诗相信不及总创作量的百分之五。我之所以写和韵诗,十之八九是诗友邀我和的。


        我之少写和韵诗,是因为写和韵诗会受限于韵脚及内容,以致不能随意挥洒。既如此,何不干脆写不受局限的自韵诗呢?


        香港已故诗坛耆宿、香港健社社长张江美诗家,在二十多年前曾对我说:“和韵诗属应酬诗,应少作。如果要写,切记要避用原诗原句所用过之词及字,戒用原诗原句之意”。(不过也有人不同意这个观点,他们认为只要没有剽抄之嫌应无大碍。) 


        我曾和许烈邦诗家〈冬至感怀〉一诗。我之所以和许诗〈冬至感怀〉,是许兄说周子善诗家只用了20分钟就和成他的〈冬〉自己实在佩服周郎倚马之才,周郎八叉之手在当今诗坛实属少见。于是出于挑战自己的心态,我也依韵和了一首。但我20分钟内无法和成,而是用了约一个小时,我不及周郎者一个钟点矣!


        我说挑战自己,是指要避用原诗原句所用过之词及字。要和许诗原诗中的“窝”、“跎”两字之韵脚而不落于窠臼(避用原诗原句所用过之词),则自认为较不易为。窝韵固有很多词,如:梨窝、心窝、酒窝,甚至匪窝、狼窝、老鼠窝等等,但这些词用来和此诗似难妥用;而跎韵亦有很多词,如:背跎、蹉跎、磨跎(逍遥自在)等等,但“蹉跎”一词原诗已用,磨跎的“磨”字又已出现于原诗作为结句的韵脚。这“窝”、“跎”两个韵脚要选合用的词就非得费些心思不可了。


        诗最后是幸运地和成了。谨将许烈邦〈冬至感怀〉及徐持庆及周子善的〈冬至〉和诗附录于下:


〈冬至感怀〉 

许烈邦

冬至何来九九歌,汤圆应景不须多。昔时乡下栖茅屋,今日城中住烂窝。

晚暮年华宜爱惜,童髦岁月苦蹉跎。金波入肚敲佳句,饺子盈盘慢慢磨。


奉和许烈邦诗家〈冬至感怀〉元玉 

徐持庆

冬至诗词满谷歌,琳琅祝颂语居多。悲哉杜甫迷乡路,豁矣丘葵悟土窝。

漫品琼浆思袅袅,因逢佳节乐跎跎。岂能此日无吟咏?故速濡毫把墨磨。


步和许烈邦吟棣《冬至感怀》元玉

周子善

令节欢欣乐放歌,碗中自是粉丸多。无须总忆前时事,正可安居闹市窝。

莫忘餘年休浪掷,应怜去日妄蹉跎。三杯未醉经挥笔,急就诗章待琢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