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梦痴言:扬名与成名
南洋商报副刊. 商余. 文学
2013-03-21
一般人都很看重“名”,因此总是想方设法去“扬名”、去“成名”。于是搞些社会活动就把自己看为“名流”,摇两下笔杆就把自己当成“名作家”,稍具几分姿色就滥称“名媛”,写了几首诗就自诩作“名诗人”。
古今势利之人,至为看重“名气”,没有名气,每受世俗之白眼。有人更因久未成名,以至相恋多年的女友亦因而琵琶别抱,故此大叹:“薄命怜卿甘作妾,伤心恨我未成名”!
战国时的苏秦成名前亦曾饱受白眼。苏秦从鬼谷子学成之后,出游数载,均未成名,搞得“妻不下织,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后苏秦游说六国合纵,成为纵约长,披六国相印。成名后,衣锦还乡,父母郊迎三十里,嫂蛇行匍伏,妻侧目不敢看他。难怪世人之所以重“名”也!
好名之心人皆有之
好名之心,人皆有之。虽说“三代以下无不好名者”,不过有些人好名好得离谱,每事刻意沽名钓誉,哗众取宠,自高名位,骄狂不可一世。最糟的是好名者还不知自重,不知自身其实真空,窃占名位尚沾沾自喜。实际上群众并不盲目,最后好名者成了“国王的新衣”般自暴其丑,宁不令人大呼哀哉乎!
不必扬名亦成名
其实一个人倘有真才实学,不必扬名亦必成名。李小龙是因为有真功夫而成名,他之所以成名是因为他成名前在武术方面就有不寻常的表现,并非因为吹嘘捧拍而成名的。杜甫亦非因自高名位而成名,而是因为他在诗歌方面有不寻常的表现方成就了杜甫的盛名。他们的名位都是在成名前就有充实的修为与表现才有以致之的。
唐朝刘禹锡的《陋室铭》一开头就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们也可以这么解读:身分(山)不必刻意抬高,有实力(仙)则“名”矣。因此成名不成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是否有真才实学,是否有过人的表现。倘有真才实学,必然有麝自然香。否则强自扬名,只属浮名与虚名,徒然贻笑大方而已!希望一众造名者不要临渊羡鱼,赶紧归而结网。
成了名,自然就博得了赞美、博得了掌声,但亦应以名孚众望为依归。然而“台下掌声浑一梦,须臾响过静无痕”,奉劝徵名逐誉者不必过于形形役役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