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2018

潘受的诗与用典





潘受的诗与用典

【德州寄简】 :徐持庆
南洋商报副刊·商余·文学
2017—12—20


新加坡国宝诗人潘受诗思敏捷,博览强记,往往把前人典事融入诗中,几乎无诗不典。潘受的诗作,有些每句都入典,有时甚至一句之中连用两个、三个典故。

且从下诗看潘诗用典的艺术:

翩然披发竟投荒,遥自传芭哭国殇。已办屈伸安进退,苦从和战卜兴亡。
丧心莫过汪廷俊,舆论宁宽石敬瑭。桂子三秋荷十里,挥戈待与抱斜阳。

这首诗写于1941年,正是日本侵华时节。日本首相近卫拉拢汪精卫,组织一个代替国民政府的伪政权。1938年汪精卫在越南的河内宣布亲日,公开投敌了。上诗所写的就是此事。

让我们先来注疏上诗的典故:

    1.披发:打散头发,喻不顾身份仪容。典出《论语》“吾其披发左衽矣。"
    2.投荒:贬谪、流放于荒远之地。典出独孤及《为明州独孤使君祭员郎中文》“公负谴投荒。”
3.传芭:古代西南方祭祀时的舞名。舞者执香草,互相传递。典出屈原《九歌》“传芭兮代舞。”
4.汪廷俊:宋人,高宗时为右仆射,专权自恣,丧心病狂。
    5.石敬瑭:五代后晋后唐明宗婿,引契丹兵灭后唐,受契丹册封为晋帝,称契丹主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
    6.桂子三秋荷十里:宋柳永《望海潮》词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句。金主亮闻词,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这句喻日本有侵略中华之志。  
7.挥戈:指鲁阳挥戈。多用为力挽危局及形容气概豪壮。典出《淮南子》。   

看了上面这些典故,再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潘受这首诗所要表达的内容:
  
    汪精卫轻易地﹙翩然﹚自我流放般投奔荒远的敌人,这有损国家的消息在西南方互相传递。大家都决定奋起面对敌人,可是有些像他这样的人却主张跟敌人议和,需知是战是和实系国家兴亡于一线。他这丧心病狂的人实有甚于汪廷俊,舆论都指出他的罪孽甚至大过五代后晋一心要当“儿皇帝”的石敬瑭!日本在觊觎我们的大好江山,有豪情壮志的中华儿女一定力挽危局、抗战到底!
   
如果潘受不用这诸多典故,短短的五十六个单字又怎么描述得了如许丰富与复杂的内容呢?那就只有用典了。以典入诗如果用得恰当,工巧贴切,就能以高度凝炼的文字艺术水平,概括内容,表出特征,就会加强了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了。


沒有留言: